生活是一襲華的袍子,里面爬滿了虱子,這是張玲的名言。對于外人來說,我們的生活可能看起來幸福,也可能看起來悲慘,或者人追捧,或者讓人嗤鼻,但真正的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娘家的表哥,一個已經退休的中學校長,最近跟我語音通話的時候,哭得像個60多歲的孩子一樣。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事讓表哥如此傷心呢?
事是這樣的,表哥和表嫂都是中學老師,五十歲那年,表哥還走上了學校的領導崗位,為了校長。按照計劃生育政策,他們只有一個獨生兒小雯。小雯從小就聰明,父母又都是老師,教育得很好,學業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后來被學校保送進了北大,碩士學業也在北大完,這就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啊,著實讓親戚朋友們羨慕了好久。小雯也沒有辜負表哥表嫂的期,畢業后考上了某省公務員,沒幾年就進了省級機關,仕途也是一帆風順。這期間結識了一個高校老師小孫,結婚,育下一兒一,怎一個好字了得,羨煞旁人。
兩個人都要工作,帶孩子的事就有些棘手,表嫂為了兒,毅然決然地提前退休,到了省城給兒帶孩子。雖然他們一家在省城,但是逢年過節或者老人的生日,大家都會回老家聚一聚,表哥一家六口其樂融融,每次都是焦點。小孫也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親戚們都夸他會說話,商高,這一家子怎麼看怎麼幸福。
但是近幾年,小孫跟著一起回來的時間越來越了,以前一年有四五次,近幾年一年差不多就回來一次。有一回我問表哥咋回事,表哥開始說小孫工作忙,到過年的時候還是沒有回來,表哥也沒辦法拿工作忙當借口了,說小孫回孫家過年去了。
聽了這話,我才忽然想起,孫家也是有老人的,在我的印象里小雯好像每年都回表哥家來的。喝點酒表哥的話就開始多了,拉著我的手跟我訴苦,原來表嫂跟小孫相的不咋愉快。表嫂的格稍微有點強勢,對兒又是從小就溺,以至于在兒家,凡事都要先聽兒的,其次再聽的。而且因為小孫的父母是農村的,有時候來住幾天,表嫂也是嫌這嫌那,一會兒說親家上煙味太大不要抱孩子,一會兒嫌親家母做飯口太重,表哥有時候都覺得表嫂說話有點太重了,讓注意分寸,可是表嫂本聽不進去。小孫的父母樸實的,這些事也沒跟小孫說,每次來看看孩子待幾天就回去了。生活習慣不一樣,大家將就點也就過去了。
但最讓小孫忍不了的,是表嫂對于小夫妻的家庭規劃也要參與意見,小孫是希和小雯在省城踏踏實實的生活、工作,但是表嫂希小雯能繼續深造去北京。小雯從小就聽父母的話,對母親的安排也是言聽計從,又讀了博士,并打算把工作調去北京。這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小孫覺得在省城就已經很好了,去北京的話他的工作調很難,還有孩子的學問題,以后父母來看他們也不太方便。小雯沒有考慮小孫的,執意去了北京,并且帶著父母和兩個孩子一起去了。這以后每次表哥在家族群里曬的他們一家的照片,眼可見小雯越來越憔悴。
沒有了婚姻家庭作為后盾,父母的支持只能是質和生活上的,神和心靈的空虛讓小雯越來越憔悴了。去年一年,老家的大小事包括過年,小孫都沒有跟他們一起回來過。前段時間跟表哥打電話,他告訴我,小雯和小孫離婚了。表嫂和小雯如愿以償的得到了們想要的北京生活,卻以失去家庭為代價。這一切值得不值得,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掂量得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