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句廣告詞的意義實際上相去甚遠。關鍵在“”字,這是廣告的核心。而“窮養男富養”則是講養孩子的規律和方法。近幾年,這種說法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并且被社會上大多數青年夫婦所接,奉為圭臬。我不是專家,不會對這種說法正確與否妄下定論,這里只就個人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一家之見,歡迎討論。

這些名言警句最中心的一點講的都是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些名言并沒有分男,但仔細探究,古代科舉取士,不招生,窮養的肯定是男孩,這就和“窮養男”相契合。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父母除請先生教小姐識字習文,主要還是研習琴棋書畫,學習紅,培養淑氣質。早些時候曾有報道說,南方某市有國學發燒友興辦“學”,培養方式大同小異,這也權且做為“富養”的論據吧。由此看來,“窮養男”強調的是男孩在社會的生存技能,出將相,宗耀祖;“富養”強調的是孩在家庭的生活技能,氣質高雅,相夫教子。這實際上就是傳統習俗“男主外,”的另類解釋,毫無新意。

主席曾經說過,社會平等了,男都一樣。這里所說的“平等”——不單只工作·學習,還應該包括家庭·生活。不論男,每個人都在社會占有一席之地,沒有特別地安排。中國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悠久,延續了兩千多年,這兩千多年也是婦的被錮史,只是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婦才逐步獲得解放,從家庭走上了社會。時移世易,時間都進二十一世紀,國外的總統·總理比比皆是,早就習以為常了,“復古派“們還在培養“淑”,讓古代的小姐變現代的太太,豈不令人貽笑大方,酸腐不堪。

“太太”和“人”·“媳婦”·“妻子”等都一樣只是一個稱呼,各地區法不同,本不是份·地位的象征,稱呼什麼是你的事,沒人管你。記得一檔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中有一位嘉賓曾經說過對“窮養男富養”的個人理解:男孩窮養是為了培養他的神,利于才,以便將來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孩富養是驗世上所有的,出得廳堂,以便于將來在社會上抵得住所有不良。前半部分很有道理,后半部分我認為有失偏頗;試想一個只懂“吃喝玩樂”無一技的“”誰會去?剩在家里由父母養一輩子好了。由此可見,“富養”之說可以休矣。會打高爾夫,會喝咖啡,會搭配服裝,會彈古箏,不是貴族的專屬標志;個人懷理想并為之斗才是才之本。一句話, 甭管“窮養富養”,把孩子當“人”來養就行。

依本博淺見,家庭教育應注重理,在潛移默化中加以引導,使孩子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健康長。孩子長的質條件能達到社會平均水平即可,無論男,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創造條件搞所謂的“窮樣·富養”。孩子自長是主因,起著決定作用,家庭條件只是輔助作用。至于才的標準,只要孩子能健康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就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