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西路街道和泰花園居民區的小巷總理們,在所管轄的家大廈小區開展的“進百家門、訪百家、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大走訪活中,以“小切口”方式噓寒問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果,找到了開展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大善治”之門。這次大走訪為居民開啟了心靈之門。

大廈小區竣工于1996年,是一座商品房與售后公房混合型小區,共有312戶住戶,其中多數為退休老人。居民區社工慶告訴記者:“老舊商品房居民的大門其實相對容易敲開。我們上門走訪時,除了要敲開居民的房門,更要打開他們的‘心門’。”慶表示,居民的“心門”就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通過這次大走訪,社會工作者們有了實際的工作抓手,他們深社區了解民意,真正做到了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如今,社工們對家小區每家每戶的況都了如指掌,也記住了每戶人家的希和期盼。

這次大走訪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能參與社區治理的能人,讓每一戶的況都走實,讓樓道里的能人志士加社區治理隊伍,使大廈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前沿陣地,為社區治理提供更強的支持和能力。因此,在大走訪中,除了了解居民需求,還邀請社區能人志士全程參與社區治理,真正實現了“善治”。通過這次大走訪,社工們發現了一些特別有能力的退休干部,如吳阿姨、陳叔叔等。他們在小區里頗有人氣。在這些能人志士的帶領下,小區功建立了一支樓組自治隊伍。目前,這支隊伍已經有了10多名骨干員。依靠這些骨干員,家大廈小區建立了樓組工作引導群和樓組居民微信群,使居民區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和通達。

在“四百”大走訪中,家大廈小區的一些居民向戶走訪的社區干部提出了新的訴求:希能新建一條便民通道,讓行不便的居民可以輕松上下樓。由于小區最初建時的件條件限制,無法新建無障礙通道。在居民區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況下,社區干部們向街道尋求幫助。街道相關職能科室多次組織居民區黨總支、小區業委會和業公司進行通和協調,各方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居民區黨總支還邀請了小區居民代表、樓組長等人員全程參與,共同商議。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終決定據樓道實際況,選擇安裝樓道座椅電梯的方案進行改造,以“微更新、微改造”項目的形式實施,項目被居民集命名為“佳·聚”,寓意好的愿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樓道座椅電梯終于安裝完,居住在樓里的朱阿姨為了其中一個益者。目前,小區業委會正在與業公司商討設備的后續維護工作,共同努力確保為居民爭取來的公共設施得到良好的維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