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媽媽似乎總是浪費食。每天早晨,會煮滿一大鍋稀飯,即使家里只有兩三個人。午餐時,新蒸好的米飯也總會剩下一兩大碗。晚上,菜桶里總會有面條的影子。就算是春節,媽媽也會將浪費發揮到極致,燉豬頭豬蹄,炸,涼拌菜瓜。直到我長大接管廚房后,春節的剩菜才慢慢減。四年前的春節,我因病不適。盡管已提前叮囑媽媽不用幫忙,但還是地涼拌了孩子們最吃的條。這份條分裝碟,擺六七盤有余。孩子們紛紛表示冰冷的冬天,涼拌的條即使味,也只能淺嘗輒止。爸爸提出意見,讓媽媽別總是浪費食。姐姐則批判媽媽不會當家。媽媽沉默不語,數秒后手端起碟,拿起筷子一邊吃一邊表示大不了自己一個人把條吃完。看出火藥味的老公趕忙打圓場,說媽媽肯定是怕分量不夠,多了就多了嘛。爸爸氣憤地表示,每天都剩飯剩菜,還總是勸他多吃!作為兒,我知道媽媽有剩飯菜的習慣。所以,家后的近二十年里,只要我在家,都主包攬了煮飯的任務。私下里,我也勸過媽媽,但從不聽取,也不改正,還總是喃喃自語地說自己剛吃了幾年飽飯。媽媽在五十年前的艱苦年代總是著肚子,盡量先讓爸爸吃飽。爸爸在干完活之后總是著肚子換媽媽帶著姐姐去食堂吃飯。八九十年代,供我和姐姐讀書,很長一段時間,媽媽也沒吃飽過。即使后來我們畢業,也一直擔心家人吃不飽。已經是刻進骨子里的難忘記憶,總能吃上兩大碗飯,也堅定地認為家里每個人的飯量都該如此。市場上總有紅薯和玉米,但在我的記憶里,家人碗中的紅薯和玉米,永遠比大米多。愿山河無恙,年年有余,人人都不再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