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孩子們期待已久的節日即將到來。在這個時候,他們可以穿上新,品嘗味佳肴,還能收到許多紅包,盡管最終紅包的錢都會進父母的口袋。但對于父母來說,如何理收到的歲錢,以及如何還歲錢,卻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小王和的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很有機會回老家,有時甚至連過年都要留在外地。這一次他們提前理完手頭的事,一家三口自駕400公里,回到了老家。姑姑很久沒有見到小王的兒了,這一次看到小侄回來格外開心,趕包了一個大紅包。小王回到屋里一看,足足有500塊錢,丈夫直說姐姐大方,但小王卻在糾結如何還禮。

小王知道姐姐家有三個孩子,自己肯定要還歲錢。但是回多合適呢?一人一百顯然有些說不過去,但如果一個孩子給200,用丈夫的話來說自己還要倒100。盡管在外打工賺錢不容易,但是小王還是很快做出了決定。買了三個漂亮的紅包,每個紅包里塞上兩張100元大鈔,當著姐姐的面分別塞到了三個孩子的手里。姐姐明顯很開心,一邊說著小王太客氣了,一邊和小王聊著家常,過年的氣氛也更加濃烈。

第二天,姐姐家的門被敲響了,姐姐抱著一個大大的芭比娃娃,說是送給小侄的節日禮。在我國有一句話做,來而不往非君子,有來有往才是人維系的關鍵所在。

在人關系理中,我們應該注意不要過于算計,盡量多花心思。有些人在接了他人的財之后,只顧著還禮,卻不會花心思給對方準備一份禮。人往來并不一定單純現在金錢上,可以花心思給對方準備一份禮,讓對方到被尊重,發自心的快樂。

在收或者包歲錢時,也要注意一些禮節。收歲錢時,不要當面拆開。當孩子拿到歲錢時,父母一定要讓他們先把歲錢收起來,或者自己幫孩子代為保管。千萬不能當著對方的面把歲錢拆開,因為這是很不禮貌的表現。包歲錢時,也不要攀比,要尊重原始的祝福意義。這樣才能在人往來中保持和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