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華市婺城區司法局收到的一封謝信中,流出白龍橋鎮筱溪村村民鄭仙對婺城區司法局“老娘舅”調解員張路前的激之。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真摯而深。這封信是省委政法委通過金華市委辦轉給婺城區司法局的,謝信中提到了鄭仙四年前的困境和如今問題得以解決的經過。

回到四年前的事,當時宗某駕駛著托車載著鄭仙行駛在婺城區的道路上,與對向行駛的方某發生了撞事故。警認定宗某主要責任,方某次要責任,而鄭仙作為乘車人則沒有責任。盡管鄭仙沒有責任,但卻陷了困境。由于傷嚴重,鄭仙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住院了70多天才出院。期間,的家人為了支付醫療費用墊付了10多萬元。經過司法鑒定,鄭仙被認定為十級傷殘,傷勢嚴重。

然而,由于雙方的托車都沒有購買保險,且雙方責任人年紀較大,賠償能力非常有限。即使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判決下來后的執行也存在困難,并且訴訟過程中還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因此,四年來,鄭仙四求助,但都未能從本上解決問題。

直到今年6月6日,鄭仙帶著最后一找到了婺城區司法局駐社會治理中心的“老娘舅”調解工作室。張路前雖然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難解決的糾紛,但還是鄭重地答應了們的請求。“老娘舅”調解員張路前非常熱地接待了鄭仙一家,讓他們到溫暖和希。經過多次耐心的調解,盡管過程曲折,甚至發生了爭吵,但最終功解決了堆積了四年之久的糾紛。鄭仙收到了近25萬元的全部賠償款。

調解工作室的“老娘舅”張路前是婺城區乾西鄉湖頭村的黨支部書記。在他擔任黨支部書記期間,他總是以熱心待人的態度出面調解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因此“有事找張書記”為了村民的共識。通過實戰經驗的積累,張路前產生了對調解工作的熱。在婺城區司法局的推薦下,他為了“老娘舅”調解員,開啟了“電視調解”的工作。

在調解過程中,張路前一方面通過理的解釋和政策的明確來引導當事人,另一方面則通過的表達和的牌打出來來打當事人。盡管調解協議書上只有幾個簽名,但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婺城區是金華市中的一個區域,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發展本土司法文化特。2010年立的首個“老娘舅”調解組織逐漸發展為覆蓋全域的知名調解品牌。全區有458個各類調解組織,共有1418名調解員,其中專職娘舅調解員有75人。在過去的幾年中,有12人被評為市級優秀調解能手,3人評為省級先進,2人評為全國調解模范。他們的調解工作也多次登上央視的《小區大事》欄目。至今已經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超過40000件,形了“有矛盾,找娘舅”調解文化。

仙一家的故事是婺城區司法局“老娘舅”調解員們的一個影。他們以真摯的和耐心的態度解決了許多看似無解的糾紛,幫助了許多困境中的人們。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簽下調解協議書,更是付出了許多努力和心。無論遇到怎樣棘手的問題,他們都愿意出馬解決,因為他們明白每個人都不容易,都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