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潔和男朋友許軍經歷了九年的長跑,最終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結束后,們還沒來得及吃一口飯,婆婆就讓他們去包間見徐軍的大姨夫。徐軍的大姨夫略懂風水,而且徐軍的媽媽也相信這一套。幾個月前,當徐軍和心潔回老家試婚紗時,徐軍的媽媽特意帶他們去見大姨夫,讓他給他們掐八字。結果是“這是一對好姻緣”。心潔和媽媽對此嗤之以鼻:“如果他大姨夫認為不是好姻緣,我們就不結婚了嗎?”媽媽安兒說:“讓他們迷信去吧,那只是一種心意而已。”媽媽還擔心這會影響兒的心。
在婚禮的第三天,心潔的父母遠道而來,自然也請了親家夫婦。在喝了幾杯后,徐軍的父母提到了要孩子的話題:“我姐夫給他們算了一算,明年是要孩子的好時機。親家,你們的意思呢?”心潔的媽媽說:“生孩子是他們年輕人的事,他們自己做主好了。”心潔的爸爸贊同妻子的觀點,認為孩子們的事業還沒穩定下來,現在要孩子不太合適。“對對,先把事業穩定下來再說。”徐軍的爸爸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讓孩子們以大局為重。
為了緩和氣氛,大家開始喝水,談話環境變得輕松起來。徐軍的媽媽說:“現在我們還好,可以幫他們帶孩子,提供人力和財力。”心潔的媽媽回應道:“要是現在給你們一個小寶寶,可能還沒長大呢!”心潔的媽媽說中了現實,“你們能幫忙帶孩子嗎?心潔還有三年高中、四年大學,你們能幫忙照顧孩子嗎?”徐軍的媽媽自信地說:“只要妮妮考上大學,我立刻過去幫忙。”心潔的媽媽心里想著,到時候如果徐軍的媽媽過來幫忙,心潔也要回去,那豈不是變了一個六口之家?肯定會有婆媳矛盾和姑嫂矛盾,這樣的況讓人頭痛。心潔的爸爸看得開:“他們的事讓他們自己決定吧。要孩子,我們會出力出錢;不要孩子,我們就能輕松些。”既然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也沒意義。
整個討論過程中,心潔和徐軍像局外人一樣,不參與發表意見。當徐軍的父母問兒子的想法時,徐軍推出去:“我不喜歡小孩,我們有我們的小貓崽就好了。”小貓崽陪伴著他們走過了大學生活,也陪伴著他們度過了異地和搬遷的風波。獨時,徐軍的父母和兒子之間如何通,心潔不得而知。但是在與兒在一起時,心潔的爸爸還是有一些傳統思想,不停地提醒兒:“年齡相應做相應的事,你們也都這麼大了,結婚不要孩子,你公婆會怎麼想?”爸爸用心地勸說道。“要不要孩子和他爸媽沒有關系,這是我們兩個人的事!”心潔非常堅定。“我結婚的時候也算晚婚了,那時候我也不想要孩子,覺得條件不允許。”媽媽站在兒的立場上,“當時你爸希要個孩子,還承諾只要有空就幫忙帶孩子;你也承諾幫我們帶,你才能順利來到人間。生一個孩子容易,養孩子是個大工程。”“還是媽媽明事理。”心潔贊許道。“我不是反對生孩子,但是要看條件,尤其是男方的態度很重要。”媽媽并沒有一刀切的說法。
一家三口討論起來看似平靜,但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沒有明說。心潔是家里的獨生兒,從小到父母的寵,但很清楚:“爸爸對這段婚姻非常滿意,甚至十分自豪,因為他娶到了這麼能干的妻子,把兒培養得如此優秀。但是媽媽幸福嗎?媽媽就像個落難的公主,嫁給爸爸是出于無奈,生下我只是為了不讓我像小時候一樣,過著沒有父的生活。”小時候的長經歷在心潔的腦海里浮現,盡管答應會幫忙照顧,但爺爺對男有別的觀念深固,嫌棄是個孩子。為了讓在家和哥哥弟弟被同等對待,媽媽不惜與爺爺對著干,挑戰爺爺的權威。記得在家上學時的一個生日,媽媽早早來訂了蛋糕,買了菜,為慶生做了一桌子食。飯后,爺爺的重男輕態度不經意地流出來,媽媽立即像被踩到尾一樣,立刻與爺爺對峙,挑戰爺爺的權威。平時習慣于爺爺的家長制度的爸爸、叔叔和伯伯都不敢頂撞爺爺,但一向明事理的媽媽卻對爺爺發起了進攻,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有時候看到媽媽落寞的眼神,心潔心痛不已:“要不是我存在,媽媽會忍這樣的生活嗎?”其實,心潔并不是真的要選擇丁克,而是有很多顧慮:“只有遇到合適的人,能給孩子良好的長環境,才會考慮要孩子。沖地把孩子生下來,不僅對孩子不負責任,也對自己不負責任;給不了孩子良好的長環境,不生孩子也是對生命的尊重。”結婚和是兩碼事,最好在相互磨合后再決定要不要孩子,彼此尊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