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孩長大了就要嫁人,嫁人了就要到丈夫家住。在這個過程中,方需要孝順公婆、照顧家務和孩子。通常況下,婆婆會來照顧方坐月子,因為虛弱,孩子還很小。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很多在結婚后并不愿意和婆婆一起住,甚至在生孩子時也不希婆婆照顧。相反,們更愿意讓自己的母親(即孩子的姥姥)照顧,或者是選擇請月嫂,甚至去月子中心。菁媽的好友小朱就是在生第一個孩子時由婆婆照顧的,但并沒有好好坐月子,因此當的丈夫催促生第二個孩子時,提出只愿意去月子中心坐月子,不希再讓婆婆照顧。

為什麼現在的媽媽不愿意讓婆婆照顧月子呢?原因很現實,也很令人痛心。

首先,婆婆喜歡說話,總是對孩子哭鬧有各種解釋,比如說孩子是不是沒吃飽,或者是指責媽媽不按時喝湯導致水不夠。當媽媽為孩子洗完澡后給孩子做時,婆婆會說孩子太小了要趕穿服,否則著涼了會有問題。當媽媽覺得吃的太油膩不想吃時,婆婆會責備,說不吃會導致孩子沒有喝。這些言論和指責給媽媽帶來了很大的力。

其次,婆婆只關注孫子,忽略了產婦的需要。當婆婆照顧產婦坐月子時,們會更多地關注孫子的吃喝拉撒,而忽略了產婦的恢復。這導致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得不到足夠的照顧。

第三,婆婆認為爸爸不應該參與照顧孩子。在坐月子期間,爸爸通常還要去上班,而媽媽需要在晚上起來給孩子換尿不、喂。有些媽媽會讓爸爸在晚上幫忙,但婆婆不以為然,甚至建議爸爸去書房睡覺,否則會影響他的休息。這種態度讓爸爸對照顧孩子缺乏參與,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和諧。

第四,婆婆的月子餐往往過于傳統,不一定科學。婆婆可能會煮各種油膩的湯、骨頭湯或豬蹄等食。然而,產婦在生完孩子后的胃腸蠕較慢,對這些食的接度較低。我們建議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吃蔬菜和水果,但婆婆認為坐月子期間不能吃這些,否則孩子的大便會變綠。傳統的坐月子觀念認為適當喝一些月子酒可以促進循環,但我們建議哺期的媽媽不要喝含酒的飲品,因為大量酒會抑制分泌,而且酒會通過寶寶,影響寶寶的健康,甚至導致寶寶反應遲鈍、變笨。如果婆婆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月子餐,往往不利于產婦的恢復和寶寶的健康。比如,不吃青菜容易導致寶寶出等問題。

第五,婆婆的一些傳統育兒方法可能坑害孩子。比如,孩子一出生要喝水,初太臟不能喝,頭腫脹要,孩子要綁手腳使變直,滿月要剃頭等。這些傳統育兒觀念對孩子來說是不利的。我們建議孩子一出生就喝母,不要頭以免發炎,孩子也不要急于剃頭,以免傷害囊導致日后發困難。

因此,很多媽媽在生孩子之前就準備了一筆錢,請月嫂來照顧,而不希婆婆照顧。這樣可以避免婆媳矛盾,并避免因育兒觀念不同而影響家庭和諧。

話題:你當時坐月子的時候是找誰照顧的呢?(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