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心理跟一上來就問:做這個有沒有前途、做這個究竟能不能賺錢一樣,輸不起。當時的我就是這樣,輸不起。那段時間也是我人生過得最灰暗的一段時間,盡管在國企里面工作并不是那麼忙,但卻經常陷到這種困局里面:我以后怎麼辦;我35歲后會不會被人一腳蹬出這個系;究竟哪才是我的歸宿。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另外一種況,是很多人在后來和我的咨詢描述中,就是到自己就是不喜歡那份工作。第一份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太累,辭了;找了第二份工作,工資多一點,福利好一點,但是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又辭了;再找了第三份工作,工資低了點,但是好在有發展,但是公司同事間經常因為競爭業績搞耗,又因為這樣,又辭了。青春這樣被折騰個幾年,實在耗不起。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正常,我年輕的時候也遇到過。我們不想要什麼,其實是被環境驅使:比如我不喜歡經常出差,不喜歡工作沒挑戰、不喜歡太復雜的人際關系。當然毫無例外,我們也喜歡高工資,高福利,最好是錢多事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不管是喜歡高工資、高福利,還是不喜歡出差,復雜的人際關系,其實都是需要外部力量施與的。而我們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是需要主出擊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是需要花時間、花力的。這才導致很多人可以明確地說出“我不想要什麼”,但是講不出“我想要什麼”。磨蹭了半天,講出我想去旅游,我想當個導游;我想開個咖啡館,因為我覺得那樣很愜意。其實,就變許愿了。這個時候我建議大家去做一件事,就是把你喜歡的、你擅長的、你害怕的,我所無法忍的的事,做一個這樣的列表:55比如你這輩子最想要做什麼,你所期待的未來的那個工作狀態究竟是怎麼樣。然后是擅長的事,你可以嘗試著回憶自己平時做什麼事的時候,比較不費腦,一學就會;做什麼事的時候,能夠讓你全神貫注地進那個心流的狀態。哪怕是看電影,你能夠看到全神貫注,都可以寫下來,這說不定能夠為你的一大優勢。在這份列表里面,尤其要添加多一項,“我害怕的”。這個甚至比我喜歡、我擅長,要更加重要。比如心敏向、然后抗擊打能力很弱的人,銷售你就別考慮了,甭管多掙錢,那玩意不適合你。別人可能兩個禮拜就能出單,你丫的半年可能都出不了一單;別人銷售談判被人拒絕跟沒事一樣,一直“老板你說得對,是我垃圾,是我沒用,不行的話我下次再來。”,你被人打擊一次能哭好幾天。所以,除了“我想”、“我能”、“我不要”,還必須考慮進去一個,“我怕”。如果你很害怕做某件事,一做就渾上下不舒服,甚至覺得可能會違背你做人的原則,那麼這件事甭管多賺錢,不要去。到時你會反反復復地忙著跟自己的心做斗爭。不斷地懷疑自己,我究竟適不適合干,你還跟人家競爭個啥。把這表里四個項目羅列出來之后,你需要做一個叉連線,看看你最想做的,和你現在能夠做的事,重合度究竟怎樣。你能夠得出一個大概的方向。此時還不夠,你還需要對你所列出的項目進行排序:18為什麼?大家如果平時有一種這個我能做,那個我也能做的想法,其實危險的。因為你有可能一件東西做不了幾天熱度下去了,或者中途遇到點什麼困難,覺得做這個還不如做那個輕松,就直接放棄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做減法,把那些你覺得最不可能的事刪減掉,把覺得最重要的,最能影響你的事,排到前面來。尤其是圖里最右邊的一列,他可以幫助你看清楚,你最不能接的工作容是什麼。有了這層排序,你就會知道,當你在職場上遇到那些你不開心的事,你知道什麼是你做這份工作的底線,什麼是可以為了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必須去忍耐的。不會因為一些外在的,不喜歡的事,而去改變你原來的初衷。方向確定了,該往哪走當你已經確定了你大概的方向,這時候你一般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找一份跟這個方向類似的工作,邊做邊學第二、把它當業余好,利用業余時間一點一點做。一、找到類似的工作,邊做邊學心比較焦急的同學,一般選擇第一種,先找一份工作,邊做邊學。當然正常邏輯也是這樣,邊做邊學邊實踐,而且也有實實在在的項目可以現做,肯定比自己索要快,我一開始的想法也是這樣。但是這里就出現一個問題了:比如你經過了一番索,終于確定了你要往新運營的方向去。但很有可能,你想象中的我要運營一個新賬號,跟公司要你運營的自賬號,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很可能你面試到了一個新崗位,但發現這家公司是傳統行業,新只是人家的邊緣業務,總共也沒幾個人在做。也很有可能,你會上一個混賬上司,他其名曰讓你鍛煉鍛煉,實則安排一些打雜的事讓你去干;#你有職業焦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