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在街上被搭訕到意外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因為整個過程可能被拍并制作視頻傳到網上,拍者的牟利工。今年11月,天津子小楊和朋友在天津南開大悅城的一家咖啡店休息時,遇到一名男前來搭訕,找要微信。因為小楊此前也有被搭訕的經歷,禮貌拒絕該男子后,并沒有把這次搭訕放在心上。然而幾天后,有人告訴被搭訕的視頻被人放到了網上。這讓小楊非常氣憤,當時搭訕者并沒有告知正在錄像。最重要的是,他沒有經過小楊的同意就把視頻放到了公共平臺。隨后,小楊給該視頻賬號留言,要求他立刻刪除此視頻,同時向平臺舉報該賬號。幾天后,發現該賬號被平臺封號了。

小楊被搭訕拍的經歷并不是個例。去年7月,北京子小樂在北京三里屯逛街時也遭搭訕拍。小樂回家后,朋友發給我,才發現里邊的視頻有我的照片。我才意識到可能被人拍了,而且他配的文案還讓人很不舒服。

在短視頻網站上,總臺央視記者發現以搭訕為主題的賬號,搭訕者均為男,搭訕對象以年輕居多,容均為友、要微信號,而這些賬號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一個作“馬爺搭訕研究所”的賬號,甚至連高中生都搭訕。記者聯系了這個賬號的所有者,他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可傳授搭訕技巧。線上收費498元,可加微信群,有老師單獨指導。線下5800元,四天搭訕實戰。此人稱搭訕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找朋友。該賬號所有者還表示,在短視頻平臺開搭訕賬號有被封號的危險,他就曾被多次封號,上一個被封的賬號已經有幾十萬。此人稱如果賬號被封了也不要,重新開一個就行。

律師表示,拍視頻涉嫌侵犯私權。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這種往互,包含了被拍攝者的容貌、語言、聲音及所場所等方方面面,屬于被拍攝者的社私范疇,從法律意義上應該被認定為私權所保護的私。如果拍攝者未經被拍攝者的同意,拍攝并記錄這種搭訕行為本就違反法律,更不用說在社平臺公開播放。此外,搭訕視頻所拍攝的容涉嫌侵犯被攝錄人的個人信息。

法律人士介紹,據民法典規定,個人行蹤信息也屬于個人信息的范疇之一,都是法律上所保護的自然人權利的主要容。此外,這些拍攝者利用搭訕牟利,其中還涉及欺騙與瞞,也違背了公序良俗。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私權,也對社會道德造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