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游玩,找個廁所怎麼這麼難?”山東濟南市民王然(化名)抱怨道。  元旦假期,王然和家人一起前往北京旅游,在一些景點和大型商超,王然發現廁所排隊特別長,家人只能在附近等,極其影響游玩驗。后來為了減去廁所的次數,只能喝水。  廁所等候人數過多,一直是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節假日,各旅游景點、各大商超的廁所門口往往排了長隊,而男廁所門口通常無人排隊,有訪者吐槽:有時上個廁所得排半小時隊。

訪專家認為,配備滿足婦需要的公共廁所,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尺度和現婦權益保護意識的重要標準。婦權益保障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在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時,應當考慮婦的特殊需求,配備滿足婦需要的公共廁所和母嬰室等公共設施。地方政府應積極落實優化公廁建設與改革,在設計標準上提高廁位比例;采用汐公廁、公廁“智慧化”建設等方式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緩解廁所供應不足的況。

和王然一樣,北京市民趙芳(化名)也剛剛經歷了如廁難問題。今年元旦假期,前往江蘇南京游玩夫子廟等景點,做旅游攻略時已做好在外上廁所困難的準備,因此除游覽計劃外,還設計了如廁方案,可結果還是出乎意料。

趙芳將拍下的照片給記者看,長龍中,不穿著又厚又長的羽絨服在廁所門口等待,為打發過于漫長的等候時間,大部分正煩躁地看著手機。與之形反差的是,旁邊的男廁門前空空如也。

“每次去景區和人多的商超游玩,我都很害怕排隊上廁所,甚至一想到就發怵,想上廁所卻不得不憋著排長隊,多難啊!”趙芳說,“在南京玩的時候都不敢喝水,盡量等到中午或晚上回到飯店再上廁所,很不舒服。”

都有類似經歷。記者在社平臺上搜索關鍵詞發現,對廁所排隊久的吐槽比比皆是。

某商場工作人員說:“沒有上廁所自由。我在地鐵站的商場里面工作,每天上3次廁所的時間加起來要一個半小時。總共3個廁所:員工廁所、地鐵站廁所、商場廁所,每個廁所幾乎天天都要排隊,為什麼不能多加廁位!”

記者走訪多個演出場所看到,演出開始前和結束后,廁所門口經常排起十幾米的長隊。記者隨機采訪了數位及其隨行的男朋友,部分告訴記者,“人太多了,我盡量不在演出場所上廁所,演出結束后我再去附近找公共廁所,或者去辦公樓‘蹭’一下”“希可以增設廁所”;一些男訪者表示,“不清楚為什麼兩邊(指男、廁所)差距這麼大”“出門在廁所附近等生是常態,一般找個地方坐坐,沒座位只能干等”。

除了景區、大商超、演出場所外,部分高校也存在類似現象。

“考前想去廁所,竟然排了快20分鐘,直到考前5分鐘才進考場!”一名在北京地區參加某職業資格考試的考生告訴記者,提前半小時來到考場,看到廁所門口排起了長隊,而男廁所的隊伍就明顯“短”了一大截。排隊20分鐘后,才排到隊伍前端,而男廁所門口早已無人等候,“心驚膽戰的,生怕因為排隊延誤進考場,又生怕排不上隊導致考試中途去廁所”。

多位訪學生稱,一些高校廁所“大排長龍”和“空無一人”現象并存。

“如果是兩小時之的課程,我會下課回宿舍上廁所,如果課程占據整個半天,那只能盡量喝水。有時候會坐在邊上,提前一兩分鐘溜出教室。遇到比較難的課程,那只能‘憋著’。”小劉說。男廁位比例失調一些廁還被占用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東城、西城、朝等地多旅游景點和大型商場時發現,廁所排隊時間通常長于男廁所數倍。在北京朝某購廣場,記者發現該廣場一層沒有廁所,五層是電影院,五層廁所有四個廁位,二三四層廁所有七個廁位,但均有個別廁位被雜占據。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廁所隔間被鎖起來充當雜間的現象很普遍,這導致廁所在人員集的時間段更為張。另外,一些商超保潔員居多,也加劇了廁所被占用的況。

“剩下的廁位還會時不時地‘’幾個,比如很多隔間里是馬桶,倘若衛生理不及時,抑或沒有或用了一次馬桶墊,使用起來就會很不方便。”趙芳說。

山東棗莊市民宗士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孩的母親,告訴記者:“大部分學齡前兒,不論是男還是,基本上是跟著媽媽上廁所的。希有關部門在修建公共廁所時可以現人文關懷,人化設置男廁所的比例,并增設第三洗手間、親子廁所等。”

同宗士有同的寶媽還有很多,多位訪家長表達了兩點顧慮,一是孩子年,不有自理能力,需有人輔助上廁所;二是擔心孩子獨自去廁所會有安全患。

“從使用者需求角度來看,因特殊生理構造使用廁所時間相對較長,同時承擔多重角,會因換裝、哺、陪同子如廁等多種原因而更為頻繁、更長時間地使用廁所。”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方潔分析認為,從服務提供者角度看,購商場等比例遠高于男的公共場所,設計規劃比例的不合理容易造使用障礙。同時,廁所對清潔服務的要求高于男廁所,清潔不及時也是導致廁所排隊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理事高看來,配備滿足婦需要的公共廁所,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尺度和現婦權益保護意識的重要標準,早些年公廁設計有對稱設計的偏好,男廁的面積通常為1:1,相同面積下男小便池占的面積更小,男廁站位多,廁廁位不足,男廁位比例失調。落實優化公廁建設合理規劃廁位數量

那麼,公共廁所設計應當滿足什麼標準?  據高介紹,住建部曾對72.6萬人的平均如廁時間進行實際統計,并于2016年修訂《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該標準提高了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從原來的1:1提高為3:2,人流量大的地區提高為2:1,不斷更新的設計標準越來越的現狀與需求。原國家旅游局2017年發布的《全國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新三年行計劃(2018-2020)》也提出,提高廁位比例,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不小于3:2。

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發展綱要(2021-2030年)》指出,城鎮公共廁所男廁位比例標準化建設與實際需求相適應。2022年修訂的《民用建筑通用規范》也明確,男廁位的比例應據使用特點、使用人數確定。

訪專家指出,對于上述規定,部分地方的落實況并不理想。  “地方政府在公廁建設、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難。比如,早年的公廁設計帶來的后續改造工程浩大,公廁設施老舊、人員配備不足,導致細化管理困難,難以短期回應廁所的建設和改造需求。”高說。  方潔認為,地方各主的管理責任不明晰是首要痛點,對于男廁位比例的落實問題,當前各主管部門、經營單位以及區縣政府、街道鄉鎮的責任尚未明確。各地不同場所、不同類別廁所的男比例均需結合實際確定,均待調研和考察。此外,日常維護、清潔、投人員管理等均需要資金投,對于地方財政也是不小的力。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四川都、江蘇無錫等地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優化公廁男廁位比例。  2022年12月,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公共廁所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不斷優化公廁男廁位比,通客運場所、商業區、旅游景區(點)等人流集區域不宜低于1:2或1:1.5等規定比例,并探索設置“可變式廁位”,讓部分男廁位可以臨時供使用,以緩解高峰時段廁位需求。  2022年12月1日施行的《都市公共廁所管理條例》明確,新建公廁廁位與男廁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不應小于3:2,在人流量集中的場所不應小于2:1。2023年3月15日正式實施《無錫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規定,人流量集中場所,男廁位比例不小于2:1。

在高看來,地方政府在做新區規劃和老城改造時,對于公廁的投放位置、建設設計要注意更科學和便民。同時,要加快推公廁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積極落實優化公廁建設與改革,從設計標準上提高廁位比例,建設更加人化、考慮需求、環境友好的公共廁所。

“在公共服務設施中,在人流量較大的地區新增公廁、汐公廁,安裝移便攜廁所;倡導相關單位、醫院、加油站等免費開放單位的廁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高建議,同時,加強公廁“智慧化”建設,建立公廁“智慧化”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實時反饋公廁運行狀態,統計分析公廁人流量及使用頻率,實時監測公廁衛生狀況,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資源。

關于解決高校如廁難問題,方潔建議,可以通過調整教學樓區域上課人數和錯峰上下課來避免排隊況,或者對公共廁所做結構改造,結合實際需求來設計廁所布局和廁位數量。作者|法治日報見習記者 丁一 全記者 文麗娟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