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個小視頻,講述了一個28歲的新婚婦在領證后被公司裁員的故事。公司的理由很簡單,認為領證后就會準備生育,而公司沒錢養休產假。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尤其是關于懷孕后被解雇的報道。有一則新聞講述了一個職三天后懷孕,結果老板被嚇得直接注銷了公司。還有一個視頻中的子,在公司工作兩年后也不幸被裁。事后得知,原本這波裁員并不包括,但結婚并領證后給同事發喜糖的行為讓公司直接將了裁員名單。

有網友評論說,面試時都會撒謊說自己離異并且不再考慮結婚生子。有些人甚至直接表示討厭孩子和男人,以此來獲得工作機會。這種社會對傳遞了一種信息:要麼回家生孩子,要麼放棄生育選擇工作。在這兩難的選擇中,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前者。問題出在哪里?難道怪企業嗎?它們只是為了生存。難道怪生孩子的人嗎?如果生命的延續被視為畸形和厭惡,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剛才在和媽媽聊這個話題時,也說那種一懷孕就職的人很討厭。但問題的源真的在于們的行為嗎?那些在企業里斗多年的難道不還是面臨著同樣的命運嗎?我認為問題的源在于誰應該為新生兒的到來負責。如果僅僅是孩子的父母,那麼生育率就不應該為問題,沒資格叨別人。如果我們把生育看作一種社會責任,那麼整個社會就應該為新生兒的到來負責。

最基本的問題是,法律規定提供給寶媽的孕產假,這期間的支出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難道是企業嗎?看起來很多企業都只是上說說而已。他們吹噓自己的待遇和政策,實際上卻并不盡如人意。即使是生產隊里的驢也不能總這麼忽悠啊!實際上,我們的生育率正在下降。有時候也會懷念那個口帶朵大紅花就可以讓人拼命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