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四川南充一子離職后,花了3個小時才功退出600多個微信工作群,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們的圍觀和熱議。有人對事件的真實提出了質疑,認為什麼工作會有600多個工作群呢?還有人調侃說,可能是房地產或汽車銷售業務員吧?這些調侃可以理解,因為在普通人的認知中,很難想象有什麼工作會需要建立600多個工作群。

然而,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筆者,在單位里管點小事,我的微信工作群數量也起碼有上百個!其中包括本單位的工作群、行業其他單位因工作需要而建立的群,還有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上級業務部門等工作對接的群。工作上,有很多同級或與上一級叉的群,而很多群里的員有80%以上是人員重復的,因為每個群承擔著不同方面的工作,所以需要將人員分類放置在不同的群中。

如果我在雙休日或工作日午休時打個盹,即使只有兩三個小時沒有看手機(比如休息日去汗蒸洗浴),那麼當我打開手機微信工作群時,可能會發現一大堆“通知”等著被轉發。有些群里,必須第一時間回復“收到”以示已閱。有一次,兩個工作群發了相同容的工作通知,我誤以為是同一個群的通知,結果回復了兩次“收到”。結果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那項工作的人特意給我打了電話,問我:“看到通知了嗎?為什麼沒回復收到?”這讓我深尷尬。

我曾下定決心,等我退休了(甚至是沒退休),我會在休息后的第一時間退出微信上所有的工作群!讓我的耳子好好清凈清凈,也給我的微信通訊錄減負。工作中,有很多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東西,真的讓人到煩惱。親的讀者們,你們的微信通訊錄里有類似的煩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