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子連刷11個差評被商家找上門怒懟”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商家在抖音上發表了一段視頻呼吁大家不要再轉發該子的差評話題,但這一舉并未能平息輿論。事實上,這段視頻引發了大量的點贊和評論,大多數網友表達了對商家菜品和衛生狀況的贊賞,也有不人稱贊商家老板的懷寬廣。按理說,事應該就此結束了,既然當事人都已經表態了,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然而,事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子在第二天凌晨發布了一段抖音回應此事的視頻,希大家能冷靜看待。然而,的呼吁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網友們并沒有冷靜下來。截止到昨晚,的視頻獲得了近7900個點贊和近2萬條評論,其中負面的批評和指責占了大多數。不論對錯如何,單從這些充滿惡意的留言來看,我都為這位到難過。說實話,在這起事件中,確實有過錯,但也不至于遭如此對待。

以下是我子發布的抖音整理出的文字,從這段文字中我們或多或能夠了解事的大致經過。至于對錯,我不想在此做過多評論,只是有點憾,本來不是什麼大事,竟然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在我看來,在這個糾紛中,商家和子都沒有為贏家。

子在回應中提到,這家商家是經常顧的一家小炒店,口味還不錯,盡管有個別菜品不太好吃,但并沒有影響的常去。事發是在2月18日,給商家連續打了11個差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評呢?經過如下:

首先,在2月13日中午,在點餐時發現了一頭發(通過外賣平臺點的),當時拍了一個視頻發給了商家。商家解釋了況并賠償了15元現金紅包,也接了。

其次,在當天晚上又點了這家商家的小炒,原本單點會更劃算,但覺得分開點會麻煩,于是聯系了商家的微信,想一次點餐(三個菜總共80元)。吃完后發現平臺上點同樣的菜只需要50元,于是聯系商家希能返差價。商家回復下次分開點,并提醒團平臺有優惠。只回復了一個“行”字。

然后,在2月16日中午,突然想起之前在平臺上點的11單外賣都沒有要到好評返現,同時也想到之前的30元差價,于是想找商家詢問是否可以補回之前的好評返現。但商家一直沒有回復。因此,在2月17日給商家的11單外賣打了差評。

接著,2月18日中午,接到了一個電話,但聽不清對方講話容,后來又接了第二個電話。對方詢問的姓氏,并威脅小心別讓他找到沒太在意,就掛了電話。然后第三個電話打來,對方直接問在哪里,并表示會找到也沒當回事,又掛了電話。然而不到5分鐘,商家老板突然沖到工作的辦公單位,并且拿著手機錄視頻,大聲喊著的名字,問在哪里。的同事出面阻攔,但商家老板仍然大喊大,一直找站起來詢問他有什麼事,結果他直接沖向,搶走了的手機,用手機攝像頭對著的臉開始表演。他聲稱自己欠了200多萬的債務,全家靠這家店維持生計,即使他不找,也會有人找教訓,并直接表示要在網絡上曝。這是第一次因為給差評而遭遇商家上門威脅的事,而且還發生在工作期間。當時的況突然發生,沒有時間考慮太多,快地回答了一句“那你去吧”。但商家仍然不罷休,繼續對進行拍攝并大聲喊。最后是同事們把他拉了出去,結果他在工作單位門口報警,并將剛剛拍攝的視頻轉發到各個商家群中(當時還不知)。警察介調解后,當著警察和商家的面刪除了11條差評。當時完全忘記了商家拍攝視頻的事,直到下午才想起來,并重新加回商家微信,希他刪除視頻。商家給了刪除視頻的錄屏,以為事到此已經結束。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2月20日,在某團的群中看到其他群轉發了商家拍攝的視頻,再次聯系商家詢問是否是商家發布的,但商家否認說是別人發的。盡管商家也呼吁大家不要轉發視頻,但這段視頻仍然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不僅出現在各個商家群中,還出現在朋友圈、某音、某博等平臺上,甚至包括一些營銷號和號都在轉發。個人的賬號和工作單位的地址被公之于眾,網絡上的網友瘋狂噴已經完全失控,無法控制局面。這件事嚴重影響了的日常生活,無法正常上班。表示不會就此罷休,已經咨詢了律師,將會尋求法律援助起訴商家老板造的惡劣后果。

子的敘述中可以看出,是商家的老顧客,他們還互相加了微信好友。發生這一事件之前,已經在商家點過10次外賣。在第11次外賣之后,想向商家索要之前10次的“好評返現”。或許是因為商家當時很忙,沒有看到的消息,所以才連續打了11個差評。商家發現這些差評后,打了幾個電話給,但都在忙或沒有當回事,這才導致了商家找到公司的一幕,并拍下視頻。商家的一系列舉,如“不好吃你天天點干嘛?”“給差評是我的事啊。”等,都在視頻中有所現。

差評對于商家來說是一種可怕的存在。線上的差評會降低門店的評分,影響門店的排名,而店鋪評分是搜索排名和平臺曝的重要指標。有些時候,差評甚至會垮一家門店的最后一稻草。例如,上海網紅品牌“一籠小確幸”因為被顧客寫差評投訴食品安全問題,后被食藥監調查,最終導致工廠和所有門店都關停。南京網紅店柒本味,因為宣傳視頻中的一些作細節問題被顧客寫差評,引發了大規模的差評效應,導致門店被調查并關閉。防止顧客的差評對于商家來說非常重要。

然而,有些差評可能只是顧客一時不滿所寫,再加上互聯網的傳播效應,就可能導致商家關店。北京的“狗不理”就因為差評和顧客打司,結果引來更多消費者的不滿和差評,最終以關店收場。有一些消費者利用惡意差評敲詐勒索商家,還有一些競爭對手利用差評進行不正當競爭。

顧客有權據消費驗發表評價,如果消費的商品與實際不符,給出差評是顧客的個人權利,也是顧客的自由。然而,這種評價自由也應該有一定的界限。顧客對商品或服務質量的評價必須基于誠信原則,是公正和善意的。如果違反誠信原則,甚至是惡意差評,消費者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這個事件中,平臺在服務方面的評價規則制定中起著主導作用。然而,平臺方的不作為和管理機制的缺陷,加上難以通過公權力進行維權,往往導致服務者和眾直接糾紛。如果平臺方能夠積極了解和理問題,糾紛也會得到解決。

幸運的是,警方已經介調解,雙方發布了同一聲明,表示雙方之間的誤會已經解除,不再追究責任。希大家不要再轉發相關視頻,不要繼續對孩進行網絡暴力,也不要打擾的生活和工作,否則將會承擔法律責任。

憾的是,事件已經發生,但慶幸的是,它得到了解決,沒有造更糟糕的結果。既然事已經過去,我們應該停止對孩惡語相向,不讓惡意在網絡上繼續蔓延。我們不應該讓這個事件變互聯網上的“金魚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