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大學生小謝被騙走了350余萬元,這讓人到驚訝,現如今大學生怎麼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騙子的手法如此高明,讓人防不勝防?近年來,騙子們的伎倆千奇百怪,令人防不勝防。特別是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電信詐騙的騙子,他們利用害人急于證明自己清白的心理,從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害者往往因為恐懼心理而對騙子的說法深信不疑,結果被騙得團團轉。

據相關報道,小謝遇到了這樣的騙子。對方自稱政府電信局的工作人員,稱的電話卡涉嫌洗錢,需要配合警方開展調查。騙子還將電話轉接到公安刑警支隊的警員那里,告訴小謝此事已經立案調查,并警告不要向任何人此事,否則會被逮捕。騙子提供的相關資料看起來非常真實,還能準確地說出份信息,這讓小謝信以為真,按照騙子的指示下載件綁定賬戶。先是從同學朋友那里借款,然后通過網絡貸款的方式,先后轉了150多萬元。隨后,又向父母籌款,并向親戚朋友借錢,又轉了200余萬元。當小謝意識到自己被騙后,趕報警。經過6個月的艱苦努力,警方追回了273萬元。雖然損失不小,但至大部分資金得以追回。

可以看出,冒充公檢法騙局之所以能夠功,一方面是因為害人缺乏對電信詐騙的警惕和風險意識。盡管起初他們對冒充公檢法人員的份持懷疑態度,但很容易被騙子的偽造證件和信息所迷,最終盲目相信騙子的話。另一方面,騙子們心制造的恐懼和力,讓害人急于證明自己的清白,進而輕信騙子的話語并配合其要求,最終導致財產的損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保持警惕,對突然的電話或信息要求進行多方面核實對方的份信息。需要明確的是,真正的公職人員不可能調查,更不會要求保不要告訴他人。一旦遇到類似況,應立即報警并向警方核實清楚。

因此,我們不應輕易相信陌生人的份和要求,避免被騙。要學會辨別真偽,不隨意點擊陌生鏈接,不下載未知來源的件。同時,我們要提高對手機、電腦等設備的安全防范意識,確保設備不被病毒染或被盜號。不要隨意提供個人信息和賬戶信息給他人,以免個人信息泄。在使用社平臺和互聯網時,要注意保護個人私,不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大打擊力度,加強對電信詐騙的監管和罰力度,以保障社會的安全穩定和公眾的權益。只有通過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電信詐騙現象的蔓延,為人們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和可信賴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