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假期,備關注的群“大學生德華”了互聯網上備關注的群。們在寒假回家后承擔起了照顧哥哥或者姐姐孩子的重任,就如電視劇《父母》中江德華的角,而被稱為“大學生德華”。
“大學生德華”回來了!今年春節過得好,家里的“德華”們功不可沒。德華原本是電視劇《父母》中男主人公的妹妹,在男主工作忙碌時幫忙帶大了五個侄子侄。其中的一個名場面就是,德華在已經幫哥嫂帶三個孩子后,得知嫂子又懷了雙胞胎后的那句:累死俺算了!如今,放假回家的大學生變了德華,假期為哥哥嫂子或者姐姐姐夫帶娃。近一個月來,關于“大學生德華”的容屢屢登上社熱搜榜。
今年剛上大二的趙魚塘算得上“資深德華”。由于工作的原因,的姐夫常年不在家,而姐姐和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于是從姐姐誕下第一個孩子開始,為小姨的就開始幫忙分擔帶娃重任,從小時候負責換尿布、喂一直到孩子大了。趙魚塘和兩個外甥在一起 訪者供圖目前,大外甥已經5歲,小外甥也有2歲。在趙魚塘看來,帶孩子倒不是一件麻煩的事,加上姐姐姐夫的全力支持,說,“習慣了,能應對”。
相比之下,本就學師專業的康康帶起孩子來則更加得心應手。在實習的時候就帶過和家里差不多大的一批孩子,還照顧過家里的妹妹和表哥表姐家的孩子。這些經驗甚至讓自己在實習的時候更容易得到認可。康康說,現在和外甥幾乎是形影不離的狀態,自己社娛樂的時間明顯減。“我對象有的時候聯系我,本聯系不到。”在康康看來,帶孩子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能看著孩子一點點各方面進步,會讓到十分欣。康康和外甥在一起 訪者供圖
除了育兒話題在互聯網本自帶流量以外,對于“大學生德華”走紅的原因,或許也與近年來年輕一代的親緣關系如何維系到關注有關。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胡小武在論文《青年“斷親”:何以發生?何去何從》中提出“斷親”這一概念,并定義為人們幾乎不同二代以的親戚互和往的一種現象。這篇論文一度引起熱議。當親屬關系不再是重要的社會支持網絡的時候,人們想知道,年輕一代的家庭結構將會出現怎樣的形態。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大學生放假回家,靠做家務來維系親。”無論是帶孩子或者主做家務,都不難看出,當代年輕人已經在有意識地鞏固家庭關系。與電視劇中的德華相比,趙魚塘認為,相同的地方是都生活在一個有的大家庭,互幫互助。電視劇中,德華因為兄妹之,無私地幫助嫂嫂把孩子養長大,而也從小和姐姐一起長大,自然應該互相諒,互相幫助,這本來也是兄弟姐妹之間應該做的。而不同之在于,的姐姐可能不會生這麼多。
陳士認為,有人幫帶孩子能讓遠嫁的消除對新家庭的陌生,這也讓和孩子姑姑的相變得更像親姐妹。陳士的“德華”雖然才讀大一,但從月子時候就開始來幫帶孩子,現在孩子已經9個月了。陳士孩子的姑姑幫忙照顧 訪者供圖“小孩看到姑姑就不要媽媽抱了,雖然是大學生,但心很細,出去玩的時候風大,姑姑會給小孩拿毯子包著頭。”陳士孩子的爸爸和爺爺都有工作要忙,而的家人也遠在異地無法過來,剛好那時孩子的姑姑放假,便主提出要去陪。陳士回憶,姑姑第一次抱孩子的時候手都在抖。慢慢學會給小孩換尿不,抱著哄睡,玩耍,再后來換服,換鞋子,幫忙洗澡。“姑姑疼小孩,小孩喜歡姑姑,大家是雙向奔赴”。“大學生德華”走紅之后,有觀點認為不應該把這樣的現象當是理所應當的事。對此,陳士說,首先要尊重每個人的權利,不能強求誰一定要給自己幫忙,本就沒有這個規定。對于主幫忙的孩子姑姑,十分激,平時會送上新服、化妝品等作為禮。“有的地方,生了孩子就會希有人幫忙,這是人之常。但是如果因為姑姑不來就強行要求或者批評人家,這就不對了。”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