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孫柳 記者 嚴君臣)在嚴寒酷暑、風雨無阻的環境下,外賣小哥們承擔著城市幸福的使者角,他們與陌生人“雙向奔赴”,為了傳遞快餐和商品,時刻服務于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然而,隨著外賣配送行業的蓬發展,外賣小哥的權益保障問題愈發引起社會關注。

據現代快報記者了解,江蘇如皋法院磨頭法庭最近審理了一起“外賣小哥”的討薪糾紛。2019年,小王從小李承接了某片區某咖啡的配送、代購服務項目,雖然業務興旺,但小李卻一直拖欠費用。2022年3月,兩人通過結算,小李尚欠小王42000元代購及配送費用,此后雖有陸續支付,但最終仍欠小王30000元,并且杳無音信。小王無奈之下,于2023年將此事告上法庭,要求小李支付剩余的30000元配送費以及相應利息、損失。庭審時,小李未到庭應訴,法庭審查了二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業務往來的經過、配送費的計算方式及結算途徑,最終支持了小王的代購、配送費用及利息損失。

外賣小哥作為新就業形態人員,其勞管理趨于蔽,工作時間、場所不固定,雇主化、從屬化趨于弱化,法律關系常常模糊不清。在本案中,外賣小哥依據保留的證據維護了其合法權益,但更多的況往往不像本案這樣關系明朗。外賣小哥常常搞不清楚欠付的工資該找誰要。

為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者勞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規定,要求企業與勞者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企業與勞者的權利義務。對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勞者權益到損害的,平臺企業依法承擔相應責任。法也提醒,勞者與平臺合作用工企業是否存在勞關系,應綜合考慮勞者對工作時間、地點和工作量的自主決定程度,企業控制程度、勞的持續等因素依法認定。

因此,無論是直接在平臺注冊接單還是從個人承接業務的外賣小哥們,都應盡量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如未簽訂的,也要注意留存微信聊天記錄、結算憑證、出勤記錄等證據,以便維權所需。外賣小哥的權益保障問題仍然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以確保他們的勞權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