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在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各的“紅石榴驛站”為附近居民們的寵兒。盡管驛站規模不大,但提供的服務卻多種多樣,聯系著群眾,為基層治理的深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新城區共建立了97個“紅石榴驛站”,確定了流人口管理等六項職能職責,推廣了“三必清、三必談、三必幫”的長效服務工作方法,將目放在各族群眾所需、所急、所盼上,拓展了“紅石榴驛站”的功能,暢通了基層治理的微循環。

新城區將“紅石榴驛站”作為發現各族居民群眾需求的前沿“哨口”,通過“石榴籽”議事廳、小馬扎議事廳、紅議事廳等設施,實現了各族群眾的共商共議,推了基層的共建共治。“我希在小區閑置空地上建立停車場,以解決居民停車難的問題。”西街街道曙街社區居民溫明在小區“紅石榴驛站”居民議事廳里向社區干部和業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共同討論解決方案。類似這樣的居民議事活在新城區西街街道曙街社區經常舉行。據了解,曙街社區將“紅石榴驛站”與“石榴籽”議事廳相結合,定期邀請各族居民群眾代表、業公司等不同群參與,按照“一事一議”、“有事必議”的原則,相繼協調推進了石榴籽文明團結廣場建設、荒廢院落改造停車場、疏通下水、修理水箱等各類便民利民事項,使轄區各族居民群眾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諒解、互相信任。截至目前,新城區共建立了176個各類黨員、居民協商議事服務載,真正讓居民的事由居民自己說了算。

除了提供基本設施,像公益傘、針線包、急救箱等,拉近了黨組織與轄區居民之間的距離,新城區還針對流人口聚集的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興行業,通過關心關和組織引領相結合的方式,在外賣、快遞從業人員等戶外勞者活集區域建立了升級版的“暖蜂驛站”。驛站配備了飲水機、書報架、微波爐、醫藥箱等便民設施,提供手機充電、無線網絡等便利服務,確保新就業群“在口時能喝到水,在疲憊時能休息腳,在飯菜冷時能加熱,在電池沒電時能充電”,將組織的溫暖傳遞給各族群眾。驛站每天都有社區工作人員值班,不僅為居民提供便民咨詢,還能就近代辦各種事務。在周末休息時間,社區還會員志愿者參與驛站服務,為群眾提供各種便民服務,傳遞城市的“溫度”。河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副站長曹玲表示:“升級版的‘暖蜂驛站’廣好評。除了一些常規的件服務,我們還提供了更多的志愿‘’服務。”社區聯合多家商戶開展志愿積分兌換活,志愿者可以據積分兌換禮品,也可以將積分當作現金在聯盟商家消費,讓志愿服務為“的雙循環”。

與“紅石榴驛站”建設同時進行的是新城區建立的94支“石榴同心志愿服務隊”。這些志愿服務隊將“紅石榴驛站”的服務職能延到群眾邊,為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宣傳隊、為民解憂的心服務隊、文明城市創建的突擊隊、市域社會治理的骨干隊、傳播先進文化的展示隊。錫林北路街道三角線社區利用“紅石榴驛站”作為載,積極引進社會組織,據居民需求開設了“4:30小課堂”、茶藝沙龍、黨建學堂、親子烘焙、公益理發、心理咨詢、紅歌會等多個志愿服務項目,發揮各族居民的積極,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促進了各族居民群眾的流與合作。

為了推廣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城區還延了“紅石榴驛站”的宣傳功能,開展了各種富多彩的文化傳承活,增強了各族居民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面塑在我們北方地區有著近千年的歷史,也是我們民間百姓最喜歡的藝作品。下面,我將簡單向大家介紹面塑的制作方法。”在新城區迎新路街道團結小區社區的“紅石榴驛站”中,青城面塑非質文化產展示傳承人陳紅曉正在向居民講授面塑的制作方法。陳紅曉詳細講解讓居民對面塑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在手實的同時還能互相流,不知不覺中,許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據了解,團結小區社區利用“紅石榴驛站”立了非傳承人工作室和布瑰手工藝品制作室,邀請自治區級別的剪紙、面塑、盤扣等非傳承人進行有針對的培訓。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手藝,還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就業技能,讓各族居民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中華民族共同神家園的建設中。

功離不開和睦與團結,力量的生發源自團結。如今,在新城區,各族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發展,共發展果,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思想深深植于新城人民的心中,在這片沃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各族群眾獲得、幸福和安全不斷增強。下一步,新城區將繼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為主線,促進“兩個共同”、“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的思想深人心,各民族將“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擴大民族團結的“同心圓”,為新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