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關于“側躺式”干部的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并在基層干部中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從規定上來看,縣級及以下層級都屬于基層,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設機構的工作人員、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的工作人員都被視為基層工作人員。然而,在大家心中,鄉鎮干部和村居干部才真正算得上是基層干部。當前,基層工作任務繁重,事務繁多,人手不足,經費不足。俗話說,上級有千條線,下級只有一針。鄉村振興、安全生產、生態環境保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基層黨組織、意識形態、農業生產、社保醫保收繳、經濟普查、人口普查、神病人監管等等,尤其是農村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道路通安全、食品安全、重癥神病人監管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力支持。基層干部的工作狀態就是“五加二、白加黑”,上面一句話,下面跑斷。基層干部的狀況已經極度亞健康,本無法躺平或側躺。因此,所謂的“躺平式干部”和“側躺式干部”在實際中并不存在。

近年來,上級部門多次發文提出要關心和關基層干部,但我認為這些表態本沒有落實到基層實。基層干部遠離家人,在基層默默奉獻,最希的就是禮拜五或節假日能夠休息和與家人團聚,但近年來,特別是貧攻堅以來,基層干部普遍存在“周五綜合癥”和“節假日恐懼癥”,因為一句“近期有重要工作”就會讓大家克服困難加班。一到節假日,一句“群眾過節、干部過關”的話就會取消基層干部的休息休假,需要放假的還要加班,需要調休的也要上班。原本工作五天,一下子變了連續上班半個月,而各級紀委部門一旦發現有人不到崗,就會嚴肅問責,將其當作負面典型來抓。國家設立了周末休息制度和節假日放假制度,就是為了讓勞者能夠更好地休息,積蓄力量,從而更好地工作。然而,一些上級部門或者有決策權的人喜歡搞“大水漫灌”,將基層干部不休息作為一種工作亮點來推廣,這是一種最大的形式主義和僚主義,極大地損害了基層干部的心健康。

基層干部的責任重、權力小,晉升空間有限,職級晉升空間也很小,收更低。再加上基層財政張,除了保證工資和基本運行外,工作人員的差旅費甚至都不能正常報銷。但是上級部門卻要求各種考核和檢查,各種務資料必不可,一項缺一項就會被定為“工作作風漂浮”、“黨意識弱”、“工作走過場”、“敷衍了事”,然后就會被通報約談,甚至到黨紀政紀分。很多基層干部只能既流汗又流淚。要關心和關基層干部,首先要從上級部門做起,不搞“周五式調研”,不搞“周一式督查”,各種考核要據既定的和日常工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種督查和檢查首先要從保障基層干部的基本權益開始,不搞一刀切。調研、檢查和督導要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而不是一有問題就追責問責。要暢通基層與上級部門的通對接渠道,每年選定不于15%的干部進行流和掛職,特別是政策制定人員,要確保上級了解基層的實際況,制定各種政策時要本著解決問題的原則,不能只出題不答題,以免產生新的形式主義問題。關心和關基層干部,就要從破解隨意加班的問題開始。在周末和節假日,需要值班值守的,按照規定安排人員進行值班值守,確實需要加班的,要報上級黨委批準,并落實調休補休,決不能搞一言堂。從而打破“周五綜合癥”和“節假日恐懼癥”,讓基層干部能夠更好地休息和與家人團聚,以更加旺盛的力和激到工作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與群眾融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