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帶過一個士兵,如今為了一名鄉鎮干部。每次我給他打電話,他都在開會。幾乎每次都在開會,用他的話說,要麼是在開會,要麼是在去開會的路上。不僅要開會,還要整理各種各樣的材料。每項工作都要有明確的記錄,要有照片和錄像,領導要有員,下級要有決心,板報上要有詳細容,期間還要有檢查,事后還要有總結。為什麼要做這些?因為上級檢查只會檢查這些東西,任何一項缺失都會扣分并通報批評。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會議呢?因為工作太多了。他給我列舉了一下他們的工作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農合征繳、貧攻堅信息采集、秸稈燒、營商環境掃碼、電子醫保卡激活、各種答題點贊、主題教育資料完善、信訪走訪、流轉土地臺賬、防一氧化碳明白紙、房產證確權、殯葬改革、環保巡查、安全檢查……。你說這麼多的工作,哪個不需要開幾個會?最近我看到某個局對基層考核驗收鄉村振興工作清單上有130多項,這只是一個局啊,基層還要對應幾十個部門,大家可以想象。所以,會議就變得瘋狂起來,從周一到周五,甚至有時候周末也要開會。更甚的是,周五要開會安排部署,周一就要提數據和材料,剝奪了別人的周末休息時間!雖然有了可視會議系統,本應該是好事,但結果卻變了基層的負擔。有些機關喜歡擴大會議規模,一擴大就是所有人員,顯得特別重視。我很疑,大家都在開會,那麼誰來實際工作呢?市里開完會,休息十分鐘,縣里開會,縣里開完會,休息十分鐘,鎮里又開會,層層開會,費電費時間!過去的一個會議,到現在已經變了四五個會議!經常是白天許多人開會,晚上加班才能干實際工作。你說這樣的工作模式,誰會喜歡?基層迎接檢查就像演戲一樣,有固定的套路。在哪里由誰匯報工作,誰負責整理材料,誰負責伙食保障,檢查線路在哪里,地里有幾個人干活都要安排好,一切都要按照劇本來,典型的演戲!一次檢查下來,最忙的就是打印機。有些辦公室一年要用六七個打印機,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事啊!這些干部要寫多材料,打印多張紙啊?我建議別再折騰會議系統了,也別再折騰打印機了,讓工作回歸工作,別再搞“雷聲大,雨點小”,也別再空對空了!工作不能等于開會,開會也不能等于工作,要克服形式主義。空對空的工作就像上墳燒紙,只是在糊弄人而已!有一個上級領導去基層駐村幫扶時終于說了一句基層太不容易了,一年到頭太忙了。還有網友表示,打印機冒煙這并不是在開玩笑,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都有類似的驗!考核基層不能只看考核材料,還要看老百姓的口碑,要看鄉村的變化。讓基層干部有時間去做實際工作,而不是有時間去應付上級的檢查和整理材料!文山會海,人浮于事的形式主義應該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