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貴州畢節執法人員在一場剃頭酒上撒鹽的舉引發了熱議。這一行為被一些人譴責為最低級、最下流、最惡劣、最浪費、最用權力的暴徒行為。然而,對于這種舉,我卻持贊同態度,并認為應該理解執法人員的做法。在此,我將對事逐一分析,并希引發社會對無事酒象的反思。

首先,讓我們思考為什麼工作人員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干這些“傷天害理”的事?這些極端的舉,到底是為了自己的業績還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我們應該認識到,老百姓酒席辦的越多,消費就越多,這當然是好事;但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來說,吃不完的酒席,隨不完的禮,對于老百姓來說就是巨大的力。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就算自己不吃不喝,甚至連380元的醫療保險都要省,但是親戚朋友之間的禮金不能省,這是面子,是人,是尊嚴!這種酒席象不僅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還容易引發群事故,滋生不良社會風氣,甚至耽誤時間、工作和學習。

因此,貴州畢節執法人員的做法其實是在邁出了艱難的一步,邁出了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的一步,也是打出了止無事酒的第一槍。這種極端的手段也許是為了完全杜絕這些社會象。對于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傳統習俗,不應該止的觀點,我們應該明白,即使在古代,也只有房花燭、金榜題名才設置酒席,款待鄉鄰。然而,現代社會中,這些傳統習俗被發揮到了極致,甚至了斂財的方法。因此,我們需要對傳統習俗進行理的反思,以及對執法部門出手的支持。

在最后,我希大家能夠理對待這次事件,而不是一味譴責執法人員的行為。畢竟,只有對方宴請了,你就不得不參加,心里有怨言,除了對自己家人抱怨幾句,能在網上匿名抱怨幾聲,還能怎麼辦呢?因此,對于畢節執法人員迫不得已的做法,我是舉雙手贊的。讓我們希這次事件能引發社會對無事酒象的深刻反思,以期帶來積極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