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月的到來,城鄉居民醫保進了參保季。各地紛紛采取措施,促使居民積極參保。有些地方開展醫保政策宣講活,營造參保氛圍;有些地方提出實參保責任,對鄉鎮和社區的參保繳費工作進行調度和通報,確保參保目標的完;有些地方通過學籍清單,員學生家長積極參保。這些況表明,各地正積極調和維護居民的參保積極,但同時也面臨個別居民對參保的消極態度的力。

目前,網絡上也出現了關于參保的討論,個別網民表示已經有放棄參保的想法。毫無疑問,這種認識是有害的,是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不負責任的表現。然而,這些聲音確實給全民醫保制度提出了問題:為了確保每個居民都能“應參盡參、應繳盡繳、應保盡保”,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城鄉居民醫保面臨著結構憂。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系,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據《2022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為98349萬人,其中年人占73.26%,中小學生兒占24.77%,大學生占1.97%。有近三的參保人員是沒有收的中小學生兒和大學生,加上一部分年人沒有穩定工作和一部分老年人沒有退休金需要子贍養。這表明參保基數大,但基礎相對薄弱。

在工作層面上,我國實施了全民參保計劃,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貧不穩定人員給予全額或定額參保資助。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資助了9766萬困難群眾參保,農村低收人口的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然而,對于未被納資助范圍的低收和無收人員,除了讓家人或親屬代為繳費外,目前并沒有更的方法來緩解他們的力。

要消除城鄉居民醫保的結構憂,緩解個參保的,除了財政繼續出手外,改革也應該跟上。比如推進城鎮職工醫保與城鄉居民醫保的合并,推行“醫保家庭共濟”制度。參保人群的經濟條件決定了他們對個人繳費的敏程度。在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建設過程中,國家財政提供了大量支持,每年提高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同時個人繳費也相應提高。2023年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為1020元,其中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個人繳費標準每人每年380元。在籌資結構中,國家出資額較大,個人出資額也在不斷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醫藥新產品和新技的廣泛應用,以及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導致老年慢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人民群眾對醫療保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需要充足的基金來支持。只有合理提高居民醫保籌資標準,才能有效支持醫保制度的長期穩定發展。但是,從一些人的角度來看,一家三口每年要繳納1000多元,并不是小數目,如果參保年度沒有生病住院,難免會到不滿。因此,增強城鄉居民醫保對健康人群的吸引力,可以增加相應的制度設計,例如對未生病住院的參保人員進行適度獎勵等。

2022年,我國城鄉居民醫保住院費用目錄基金支付比例為68.3%,對于保障就醫和減輕負擔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人能保證不生病,有制度保障是最好的選擇。為了確保每個人在參保的道路上不掉隊,除了大力宣傳、引導和員,本上還在于激發居民參保的在積極。居民在參保季時主“充值”,是對醫保工作效最好的肯定。

原實現醫保“應參盡參”,需要再做些什麼

來源:健康報

編輯:張宸軒、吳晗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