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的這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被人們奉為人際關系的金科玉律,并且一直奉行至今。然而,當與人為善并不一定會收獲恩和善意時,很多人變得頹喪和失,甚至不清楚為什麼社會演變如此冷漠的角斗場。好像每個人都在這里掙扎,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了原有的驕傲,拋棄了原本深信的道理,只為了自己能夠不再被傷害,不再被辜負。

1. “好”與“壞”,并非客觀。當“好”與“壞”不再擁有標準線,人們對于“做一個好人”似乎變得不再堅持和篤信。實際上,這只是來自人心的印象和判斷。同樣的人,在不同時期做了相同的事,別人對他們的善惡評價也會有所變化。好人無非是對你從未做過壞事,或者對你做過好事。這件事也許對你有益,但對別人來說有害,那麼在對方心里,這個人就是壞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壞人。所以,每個人在別人心中都會留下不同的印記,我們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我想,沒有人真的認為自己十惡不赦吧,畢竟,即使是堅強的人也有的一面。因此,不要糾結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那只是虛幻的,善惡只存在于他們愿意相信的東西。

2. “強”與“弱”,并非絕對。黃渤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在弱小時,邊似乎沒有好人;他在強大時,邊圍繞的都是好人。人還是那些人,不同的是,黃渤的實力發生了變化。他變得強大,但他也明白,那些人只是一陣清風,而他自己是自己的山崗。但是,在尚未取得世俗功之前,黃渤真的是弱者嗎?如果他當時是弱者,那麼他今天的輝煌來自于何?難道不是他多年的努力和斗嗎?而那種堅韌不拔的神,不正是他本就是山崗的最好證明嗎?可見,人們眼中的“強”與“弱”只是因為他們的視野狹窄,不能看到全貌。因此,不要活在別人的議論和評判之中,你只需要為自己心中的強者。

3. “怕”與“敬”,取決于德行。強者未必讓人恐懼,也不一定被人尊崇。這是因為,在“怕”與“敬”的兩者之間,德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強者如果缺乏德行,總會讓人到恐懼,然而在長期的迫下,人們會推翻這樣的強者。而強者如果備德行,總會贏得人們的尊敬,而且這種尊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加深。缺乏德行的強者,雖然擁有才能,卻無法贏得人們的心服口服,自己也經常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無法獲得心的安寧。而德才兼備的強者,總能兼顧眾生,以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懷對待世間萬。這樣的人,怎能不人尊敬,怎能不讓人心悅誠服?因此,強者手中的籌碼并非絕對,而在于他如何使用它們,如何對待他人。世界上的人熙熙攘攘,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世界上的人爭爭斗斗,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要想與人保持長久的和諧關系,除了共同利益之外,還需要相互默契的相濡以沫,無愧于心的坦,堅定不移的意志,以及寬容開放的心態。擁有這些品質,我們就能屹立于世界之巔,無需迎合他人,無需欺凌弱者,也無需在意對方手中的籌碼,我們自然為德行出眾的強者。

結語:在這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世界中,要在人際關系中為有德的強者并不容易。然而,只要我們能夠保持善良、堅韌和寬容,不被外界的評判和議論左右,我們就能夠為那個備尊敬和敬畏的強者。所以,讓我們為那個有德的強者,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