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考擴招,盡管有很多人發現沒有適合的崗位,但與明代科舉相比,進制是否變得更加簡單或更加困難呢?我們來對比一下。
一、考前準備
國考參考人員需要備大學以上學歷,前期一般需要經過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等16年的學習,才能順利拿到大學畢業證。在報考之前,需要先選擇崗位,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要求。報考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
明朝科舉參考人員則是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需要經過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順利拿到秀才份。縣試每年二月舉行,府試在每年四月舉行,院試則每三年舉行兩次,屬于省級考試。考取秀才的時間依個人況而定,十歲到五六十歲的秀才都有,并且都能繼續參加后面的正式考試(鄉試)。秀才在參加正式科舉之前,還需要面臨歲試和科試。歲試每三年考核一次,績分六等。績優秀的秀才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生活費,而不合格的秀才則會被開除出秀才隊伍。鄉試在每三年舉行一次,之前會先進行科試,只有通過科試的秀才(錄科)才能參加鄉試。
二、正式考試
國考每年舉行一次,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場。據2023年的數據,筆試的平均競爭比為70:1,面試的競爭比一般為3比1。
而明朝科舉則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中的秀才稱為舉人。每期參加考試的秀才數萬人,最終能夠考中舉人的人數大約在一千左右(錄取率在3-4%)。舉人獲得了做的資格,但還需要侯缺。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春季舉行,考中的秀才稱為貢士,會試錄取人數大約在300人左右。殿試則在會試之后的一兩個月進行。殿試只定名次,不存在通過率的問題,但名次對于后續的發展影響極大。其中,一甲三人稱為“進士及第”,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二甲則是若干人(約占總人數的1/3),稱為“進士出”;其余的則為三甲,稱為“同進士出”。
三、小結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進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大家應該放平心態。據說,當大多數英涌一個行業時,說明該行業已經進了階段的高點。近年來,公務員考試越來越歡迎,但與此同時,政府財政負擔過重的問題也開始凸顯,許多地方開始降低薪資待遇。政府機構如何進行優化,我們拭目以待。
國考擴招與明代科舉對比:進制是否變得更加容易或更加困難?
2024年國考擴招,然而許多人卻發現沒有適合的崗位。那麼與明代科舉相比,進制是變得更加簡單還是更加困難呢?我們來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考前的準備階段。國考要求參考人員有大學及以上學歷,通常需要經過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和四年大學等16年的學習,才能功獲得大學畢業證書。在報考之前,考生需要先選擇崗位,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要求。年齡一般要求在35歲以下。
而明代科舉的參考人員則是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需要經過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才能獲得秀才份。縣試每年二月舉行,府試在每年四月舉行,院試則每三年舉行兩次,是省級考試。考取秀才的時間因個人況而異,十歲到五六十歲的秀才都有,并且都能繼續參加后面的正式考試(鄉試)。參加正式科舉之前,秀才還需要經歷歲試和科試。歲試每三年考核一次,據績分為六等。績優秀的秀才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生活費,不合格的秀才則會被開除出秀才隊伍。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之前會先進行科試,只有通過科試的秀才(錄科)才能參加鄉試。
其次,正式考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國考每年舉行一次,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場。據2023年的數據,筆試的平均競爭比例為70:1,面試的競爭比例一般為3比1。
而明代科舉則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中的秀才稱為舉人。每次鄉試參加考試的秀才數以萬計,最終能夠考中舉人的人數大約在一千左右,錄取率在3-4%。舉人獲得了做的資格,但還需要侯缺。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春季舉行,考中的秀才稱為貢士,會試錄取人數大約在300人左右。殿試則在會試之后的一兩個月進行。殿試只定名次,不存在通過率的問題,但名次對于后續的發展影響極大。其中,一甲三人稱為“進士及第”,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二甲則是若干人(約占總人數的1/3),稱為“進士出”;其余的則為三甲,稱為“同進士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進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大家應該保持平常心態。據說,當大多數英涌一個行業時,說明該行業已經進了階段的高點。近年來,公務員考試越來越歡迎,但與此同時,政府財政負擔過重的問題也開始凸顯,許多地方開始降低薪資待遇。關于政府機構如何進行優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