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自2019年1月1日立以來備社會關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周翔介紹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和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運行的況。發布會還同步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立五周年十大影響力案件和100件典型案例。

據介紹,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自立以來,共理案件18924件,審結15710件,審判質效明顯優于改革前的審理機制,充分現了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的制度優勢,切實加強了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法庭通過專業法會議制度和定期發布裁判要旨、典型案例等,確保法律適用統一。探索專利民事與行政案件協同審理,牽頭建立“全國法院技調查人才庫”和共機制,建立全國首個技類知識產權裁判數據庫,大力推進在線訴訟,促進提升審判質效。目前,法庭試點工作已順利通過中國科協和中國法學會的第三方評估,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專題審議,有關評估和審議意見一致認為,試點已經取得改革預期目標。評估顯示,法庭裁判標準進一步統一,審判質效進一步提高。

此外,法庭還堅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共審結涉外案件1198件。目前,我國已為審理專利和植新品種案件最多的國家,法庭形了一批標桿裁判并在國外產生重要影響,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我國日益為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之一。

陶凱元表示,五年來的實踐證明了黨中央批準設立法庭的決策的正確。但同時也指出,知識產權法庭運行還存在職能定位和基礎保障需進一步優化加強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將在堅持既有改革方向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現代化,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