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文,提出鼓勵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等回鄉定居,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此舉一經發布,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中國社會的城鄉二元結構一直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小城鄉差距,并通過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程來推城市化進程。然而,在整個國家社會治理格局中,城鄉治理失衡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農業農村部、發改委等九部門于7月20日印發了《“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鼓勵專業人才、經濟能手、文化名人、社會名流等有影響力的人士回鄉參與建設,同時鼓勵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回鄉定居,并擔任產業發展指導員、村級事務監督員、社民意信息員、村莊建設智囊員等職務。該文件明確了活的目標,即“形家鄉、回饋家鄉、建設家鄉的濃厚氛圍,激發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主和創造,暢通社會力量參與家鄉建設的渠道,推進宜居宜業和鄉村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傳承創新優秀文化,逐步實現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城鄉差距是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祖國經濟社會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城市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城市人口數量的激增和規模的擴大,而農村的人口流失嚴重,產業發展滯后,導致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城鄉融合健康發展的預期看起來更加遙遠。這一問題不僅僅是城鄉差距的問題,也涉及到城市發展面臨的新的治理困境。一方面,城市的無節制擴張已經到限制。快速的城市發展導致城市社會治理本和風險的劇增,尤其是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增加,人口集區的集聚,城市問題不同程度地顯現出來,人們的生活質量到了巨大的挑戰,增加了“逃離城市”的愿。同時,城鄉差距的擴大加速了農民進城,導致鄉村的空心化現象普遍存在,這對鄉村建設發展是一種瓦解。鄉村缺乏活力,房屋空置,土地荒蕪,建設和治理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城市工作和生活,這已經為一個現實社會的趨勢。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趙秀玲教授所說,中國現代化的實現既需要城市現代化,也需要鄉村現代化,二者需要協力合作和優化發展。城鄉治理失衡不利于鄉村振興,影響城鄉治理的互補共贏,對國家治理也沒有好

出于這樣的現實需求,國家決定倡導“我的家鄉我建設”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該活的目標是營造熱家鄉、回報家鄉、建設家鄉的濃厚氛圍,暢通人才回引渠道,破除要素下鄉壁壘,營造回報家鄉的良好政策環境,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激發社會參與意愿,員引導社會力量建設家鄉,弘揚新時代鄉文化,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集聚全社會關注鄉村、支持鄉村、建設鄉村的強大合力。這個想法非常好,但是真正能夠回鄉定居的人究竟有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