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云)楊浦五角場街道以打造大學路步行街、睦鄰門、創智農園等社區自治“網紅”地標而著名。而在這個街道上,國定支路為睦鄰社區煥新的典范。由于地理形態的特殊,國定支路曾經存在一些問題,到人們的詬病。然而,現在國定支路煥然一新,不僅有了“人人講堂”“人人會客廳”“人人食堂”等多個公共服務設施,還通過立自我管理委員會,參照大學路步行街的自我管理模式,功解決了許多問題,提升了周邊居民區的生活品質。

國定支路長約500米,連接著三個居民區,也是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兩所高校和大學路街區的重要紐帶。沿線還分布著菜市場、為老服務中心、社區醫療點等配套設施。然而,由于不在警和路政的職責范圍,不同居民區的業也不愿意承擔圍墻外的管理責任,導致道路兩側的商鋪門前環境差,隨意停放的社會車輛影響通秩序,倒垃圾、機非混行等問題屢不止。

自2021年起,五角場街道將國定支路睦鄰街區改造項目列為重點項目,并立了國定支路自我管理委員會,由政府、企業、基層組織和區域單位等多元主。委員會通過搭建組織架構、制定議事規則等方式,參與街區后續治理,確保街區的日常運行有序。與此同時,人大代表的“家站點”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傾聽民聲、吸納民意、匯集民智,讓民生之“供”與民心之“需”更加準匹配,凝聚城區治理的共識。

以國定支路睦鄰街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和周邊三個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為依托,人大代表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接待日、聯系社區、視察調研、街區擺攤等活,主參與街區治理,傾聽群眾意見,提出了19條高質量的意見建議。這些建議涉及空間布局和功能設置、為老助餐、親子教育、菜場改造、非機車充電樁安裝、機停放等方面。這些建議的實施加快了人人講堂、人人會客廳、寶寶屋等項目的落地,真正將人民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城市治理的“金鑰匙”,為便民利民提供了便利。

然而,隨著新功能和新空間的出現,也出現了新的問題。自治委員會是否能解決問題?志愿服務小隊在疏導道路通時能否有效勸離違停車輛?自治委員會參與共治的機制是否能夠真正跑通?目前的治理模式又存在哪些難點?在昨天下午舉行的“人人議事廳”活中,居民代表、委員會代表、楊浦區人大代表和相關部門代表等一起討論這些問題,集思廣益,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現了群眾智慧與多元治理力量的不斷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