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有人說,過去年代好幸福“看病不花錢”,而我的經歷告訴我:看病要花錢。當時的基本況是:新中國立后普遍缺醫藥,于是農村就把互助合作社的機制引了醫療保健,出現了由生產合作社創辦的“保健站”。其資金來源,一是社員要繳納保健費,二是合作社公益基金補助,由農民集資“合作醫療”實行互助互濟。后來隨著制度的推進,“合作醫療”,“保健站”,“赤腳醫生”就了解決農村醫療問題的三大法寶。

先不說這個醫療系設施簡陃,醫藥水平遠不及現在一個私人珍所,但即便是這樣,農民也是了保健費的;合作社“公益基金”也是社員的集財富,怎麼能說“免費醫療”呢?我記得清楚:到“保健站”看病免費,但拿藥也要錢,只是錢的確很。一般頭疼冒,一、兩錢的阿斯匹林、安乃近、發汗散之類(現在許多藥已被淘汰)的藥拿回去自己吃。有的鄉親連這一、兩錢都不起,干脆喝碗姜湯蒙被子發汗或者用針扎十指放等土辦法。如果生較大疾病,你還敢指這個“合作醫療”?但要到公社衛生院或縣醫院看病,同樣也得用錢說話。六零年陪母親去縣城看病,作了個膿包瘡手了伍多錢,當時沒人告訴我們“免費看病”,而且別的鄉親看病也都了錢。后來母親正是因為貧病困去世。

年過去了,怎麼現在就變了“免費醫療”這麼幸福的事呢?!基本算“免費醫療”的況僅限于城鎮職員。這事比較復雜,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有差別;不同單位還各有土政策。我的經歷是:單位醫療機構對本系統職員看病免費,對外照常收費;后來進行變通,給本系統職員發放醫藥費,僅門診免費但取藥要收費;如生大病到其他醫院就診則完全費,年終經審核可報銷大部分。這種醫療制度卡的較嚴,能不檢查的不檢查,能開廉價藥絕不開高檔藥……比如做一些較大檢查,幾十上百元都覺得是很大的事,不還要經領導批準;而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級檢查項目,以及析、生醫療等聽都沒聽說,如果有也是那些“高干病房”獨的。還須說明,沒有單位的家屬、子看病必須按規定費。

那時醫療條件和現在本不在一個擋次。但好就好在城市“基本免費”,而且不象現在為逐利過度醫療:醫院要求病人做太多可有可無的檢查,盡量使用高檔藥,不該輸,不該住院住院,而且還生出了什麼醫院“陪護”等新項目,陡然增加病人不力。如果消除這些敝端,我倒覺得還是多點工資實行現在的醫保制度好!不知朋友們怎麼看?(21-4-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