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四川涼山普格縣普基鎮出臺奇葩罰款規定的新聞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這份名為《新農村麗鄉村行人居環境罰款標準》的文件竟然以“管理小學生”的方式來管理整個鄉鎮的村民,其中列舉了一系列看似啼笑皆非的罰款項目,比如“不洗碗筷罰10元”、“蹲地吃飯罰20元”、“不疊被子罰10元”、“四件套未清洗罰10元”等。

這份文件的真實得到了普格縣政府工作人員的證實,他們表示這是該鄉鎮自行發布的文件,旨在糾正村民們長期形的不講衛生不講文明的陋習。同時,工作人員強調罰款所收取的錢將用于鄉鎮統一利用,比如修建垃圾池等便民設施,并作為獎勵給遵守規定的先進人員。

然而,這個奇葩規定引發了網友們的不滿和批評。許多人認為這種罰款收費措施沒有法律依據,甚至稱之為形式主義。他們認為政府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幫助村民們貧致富,而不是制定荒謬的罰款項目。

然而,我們在進行批評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實際況。盡管這份罰款規定看起來有些稽,更像是在管理兒園和小學生,但我們不能忽視貧困地區的實際況。在大涼山地區,能夠真正過上小康生活的彝族鄉鎮寥寥無幾。普格縣是涼山州下轄的一個數民族聚居縣,常住人口為18萬人,其中彝族就有16.7萬人。該縣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2019年的GDP總量僅為37.38億元,被列為國家扶貧重點縣。

這份罰款規定的出臺可能是縣政府為改善人居環境而采取的無奈之舉。在這些貧困地區,要改變村民們長期以來的不良生活習慣并不容易。大多數村民缺乏文化素養,簡單地向他們講解“講文明衛生的好”幾乎沒有效果。因此,縣政府制定了這樣一份看似兒戲的罰款規定,希引起村民們對環境改善的關注。

然而,這樣的規定確實有些簡單暴,可能也與當地基層干部的管理水平有關。基層工作一直是一項困難而不歡迎的工作,而民眾思想工作更是難上加難。盡管這份規定被稱為“昏招”,但我們不能因此對貧困地區的文明建設工作不聞不問。當然,縣政府應該思考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來引導村民們貧致富,讓他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