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報道引發了對中國單人口問題的關注,截至2021年,全國15歲以上的單人口約為2.39億人,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然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將單人口的年齡界定為15歲以上是否合適?單人口的增加將會帶來哪些影響?社會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在《有識》欄目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原新認為,用15歲作為單的界定是錯誤的,真實的單人口數量絕對要低于2.39億。然而,需要關注的是,長達40年左右的出生人口別比偏高的問題導致了一些人的被據他的研究,中國缺失了約3000萬的適齡,這些男找不到中國的配偶。這種別失衡導致了男婚姻年齡段人口數量不匹配的問題,并且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婚姻、結婚人數減、失婚和離婚率上升等社會現象和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應對別失衡社會。

在訪談中,原新指出了對單人口的定義問題。目前,對于單還沒有確切的定義,這導致了對單人口數量的不清楚。他認為,單應該有一個意愿概念,包括有結婚意愿但找不到配偶的人群和沒有結婚意愿的人群。他建議將失婚和不婚的人群定義為單人口,并結合法定結婚年齡來進一步界定單

原新還解釋了別比例失衡背后的原因和問題。他認為,長期以來出生人口別比偏高是一個綜合的問題,與計劃生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個因素相關。這種別失衡問題不會自然消失,而且會對婚姻、家庭穩定、社會治安和養老等方面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別失衡社會,包括加強全程干預、加強頂層設計、重心下沉和整協調等。

而隨著單人口的增加,對經濟和社會也會產生影響。原新指出,單人群的消費行為和其他人群是不同的,他們有著特殊的消費需求。此外,單人群對于住房租賃、文化娛樂和智能設備等方面的消費也會有所變化。然而,他也強調了單人群的多樣,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態度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針對單人口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管理。

對于社會養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考驗,政府和社會應該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應對措施。原新認為,傳統家庭的功能和能力已經發生了變化,需要提供社會化、市場化的養老服務,并加強早期介和關口前移。特別是針對大齡未婚男的養老政策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總之,單人口的增加引發了對別失衡社會的思考,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這一現象。同時,需要積極應對別失衡社會,加強治理和服務,適應和應對經濟和社會方面的變化。政府和社會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提供養老和其他服務,以應對單人口增加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