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哈爾濱市一租戶在裝修期間私自拆除承重墻,導致一棟31層居民樓出現裂,約200多戶居民被急撤離,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道,涉事的240多戶業主總計損失約1.68億元。雖然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對責任認定、賠償方案以及后續理等問題的關注仍未減弱。下面結合網友觀點,對此進行分析。

據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裝修過程中,多面墻被拆除,其中一面墻的鋼筋在外。影響的范圍主要是該樓的4層到21層,高層業主曬出了墻開裂和墻皮落的況。關于樓房是否還能住人的問題,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的李湖生教授表示,需要專業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進行檢測和評估。一般來說,房屋的安全況可以分為4個等級。如果被判定為D級,即危險房屋,說明其承重結構已經無法滿足正常使用要求,一般需要整拆除重建。目前,相關單位已經委托國家和省級權威檢測機構進行全面的調查、鑒定和置工作。據檢測機構和專家組的意見,對拆除的墻進行了局部支護等應急理措施,以防止結構構件損傷和進一步變形。

在誰應承擔責任的問題上,哈爾濱市松北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在5月1日發布的通報中表示,已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對其進行立案調查。同時,相關部門還對拆除的墻進行了安全支護,并組織專業機構進行了安全鑒定,制定了拆除墻恢復方案,并確保了群眾的服務保障。下一步,將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據目前公布的信息,涉事的責任人包括租戶和施工單位。如果業主也知,他們也需要共同承擔責任。法律專家表示,租戶和施工方很可能要承擔主要責任,尤其是如果租戶聘請的施工公司沒有相關資質的話,租戶和裝修公司都要承擔法律后果。此外,作為房屋產權人的業主也有管理義務,業對小區的裝修也有監督管理義務。責任的分擔需要據進一步調查和鑒定結果來確定。

承重墻被稱為“生命墻”,因為它的作用不僅僅是承載建筑的重量,更是承載生命的重量。在裝修過程中,嚴隨意對承重墻進行拆改,更不能在其上開孔鉆。相關法規早在2002年就明令止私自拆除承重墻。私自拆除承重墻的行為可能影響整個建筑的穩定,甚至導致結構失穩和坍塌,危及生命安全。

這樣的事件并非個例。2021年,杭州一小區住戶在裝修期間打掉承重墻,導致整棟樓為危房。后來,該戶業主和包工頭因涉嫌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同樣,2023年,廣州一小區業主私自拆除承重墻導致地板下沉,墻開裂到14樓。值得慶幸的是,無論是杭州、廣州還是哈爾濱的害業主,他們已經搬離了損房屋,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為了避免類似砸穿承重墻的惡劣事件發生,需要加強每個裝修環節的把關。在施工前,業主應向相關單位核實房屋結構,并依法依規報備施工。裝修公司應主出示相關資質證明,并向業申報登記。涉及房屋結構變的裝修工程,必須由設計單位提供設計方案,沒有設計方案的不得施工。此外,業應加強監管責任,及時制止擅自改變房屋結構的行為,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私自拆改承重墻為了裝修個人的小家,危害的是大家的公共安全。承重墻不僅承載著房子的重量,更承載著生命的重量。在裝修過程中,大家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多加思考,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負責。相關部門也必須加強監督,嚴格制止違法行為,并且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