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父親踏上了去北京看二叔的旅程。我們到了二叔的家,發現他已經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事業有,家境優越。在二叔家里,裝修豪華,家來自歐,總讓我倍驚訝。更讓我意外的是,他家里有兩箱五糧和三箱劍南春,但我們用餐時卻沒有開名酒款待我們。吃過飯后,二叔說出了讓我倍意外的一番話。當我看到他端出了兩瓶白酒時,卻不是我期待的五糧,我到有些失。二叔看出了我的表,說:“這酒口不錯,你們嘗下就知道了,肯定有驚喜。”父親嘗了一口后贊不絕口:“的確不錯,口細膩,潤,酒香味很濃,是不多見的品質糧食酒。”隨后,二叔說出了讓我倍意外的一番話。他建議父親以后不要再多喝廉潔散酒,而是喝這種口純凈、香味濃郁、品質上乘的酒。他關心地告訴我們這種白酒可以當作口糧酒,也可以用來招待客人。這讓我深刻地到,不應該只看酒的名氣,品質和口才最重要。

二叔的話語讓我深愧疚。回家后,父親告誡我,我們也應該多關心二叔,哪怕是簡單的問候,他也會到開心。二叔讓我明白了故鄉,始終無法走出自己的故鄉,把好東西拿出來與家人分,幸福快樂。這讓我深刻地反思,在外奔波的我們,應該多長時間回老家看一眼呢?重新審視二叔的生活態度,以及他所傳達的人味,讓我深刻領會到品質與關懷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