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狐哥。你會用哪組詞形容兒年?祖國的花朵、可、希、未來可期?“小白菜”、好騙、“玩”、弱勢群?近年來,侵未年人案件持續多發,這使得我們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問題產生了更大的關注。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數據,過去五年中,檢察機關共起訴侵未年人犯罪13.1萬人,占侵害未年犯罪的45.2%。這些案件的發生不僅僅是施暴者個人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共同完的暴力行為,其中一定包括了教育的缺失。

近期,山東濟寧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案件。兩名未年男孩對11歲孩進行了長達兩天三夜的囚、毆打和侵,并對其進行了視頻威脅。其中一人因為年滿14周歲,已被刑拘,將被移送檢察院提起公訴。類似的案件還有很多,比如江西上饒一男子對13歲孩實施強并致其死亡,最后被判死刑。

在小說《房思琪的初樂園》中,有一段對話非常有啟示。思琪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什麼教育?教育是給那些需要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這段對話揭示了家庭對教育缺失的現實。

盡管法律為每個家庭撐起了正義的保護傘,但仍然有很多侵害未年人犯罪事件時有發生。為了避免類似“房思琪式”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們呼吁重視中小學生的教育。

然而,目前的況是令人擔憂的。據《2019年侵兒案例統計及兒侵教育調查報告》,有22.24%的家長表示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系統的防侵教育,這個數字比2016年的68.63%有所下降,但仍然令人堪憂。許多未年人對知識的了解主要來源于網絡和同齡人,這并不科學、不清晰,甚至盲從為中小學生認知的常態。

為了喚醒施暴者、害者和未年人的監護人,我們需要細數那些仍然引起共鳴的未年人暴力案件。年齡不應為施暴者逍遙法外的“保護傘”,強勢地位不應為侵害的“靠山”,教育不應是避之不及的“洪水猛”,而“弱勢群”更不應為施暴者肆意妄為的源。

中小學生教育刻不容緩,我們應該切實關注這個問題。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未年人免侵犯,讓他們能夠健康、安全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