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想的發難,司馬南用盡了混解數。你看他每每舉手投足、口沫橫飛,配以搖頭晃腦、拍掌之類的彩表演,看起來就覺得自信滿滿,非常吸引眼球,還讓我等老百姓不上。不過, 我在想:人家司馬南這麼彩的發難,你聯想又該如何回應呢?

我認為包括司馬南在的任何人對聯想有看法,都可以通過正常渠道提出質疑,這是他們的自由。聯想可以回應,也可以不回應;如果任何人(國家有關部門除外)提出問題,企業都忙著回應的話,還要不要正常運營?當然,企業也可以選擇在合適時間、合適地點用合適形式回應,這就是企業“公關”問題。

有人不停地指責聯想“為什麼不回應”?邏輯是:不回應就是“默認”,就是“坐實了罪證”!這等荒謬邏輯必然出自荒謬之徒。

今天,我首先要問:指派專人聯系司馬先生商談流事宜難道不是回應?做過企業(尤其是大中企業)的人都知道,企業公關不可或缺。實踐證明,很多矛盾糾紛通過公關是可以解決的。

公關并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麼下作。公關簡單講就是搞好公共關系,就是面對矛盾和糾紛,不必掀翻桌子,而是雙方坐下來在友好和諧的氛圍中,心平氣和地擺一擺、談一談,在堅持原則底線的基礎上,該讓步就讓步,能諒解的就諒解,達到消除隔閡、誤會,解決矛盾糾紛的目的。

包括支持聯想的很多人,以聯想這次回應司馬南的失敗為由,對其做過的“公關”持否定態度,這就是一葉障目了。聯想派專人約見司馬南的公關之所以失敗,責任完全不在于企業,更不必苛責“公關”自。企業面對質疑派人通、回應沒有任何錯誤,提出的時間、地點任由對方自選或另外選定,還表示可以“商討擇機邀請楊元慶與司馬南先生會面事宜”,可見已表示了極大的誠意。

面對這樣的誠意,司馬南如果真的是想流意見、弄清問題、解開心中疑團,他沒有理由不接。因為這完全不影響他堅持“國”、“為民”的大原則,甚至還可以借機深挖企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把“國”“為民”事業向前推進一步。然而,他卻斷然拒之門外。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他究竟是為了解決問題、幫助企業糾偏“國”“為民”呢,還是另有別的生意算盤?

當然,司馬先生有權不接這種回應。但是,他反轉過來將人家的真誠努力視為“把柄”,借助網絡優勢煽與論緒,這就不是“國”“為民”那麼高尚純潔了。他還有意把事件描繪所謂“姿人”的“書公關”,其對他人人格的更顯的自人格的不厚道!什麼書”?什麼“資人”?人家多年來更換過許多崗位,而且已是年過半百的大媽,你司馬南認為“資人”,只能解釋為意者的“人眼里出西施”!

事實證明:他在網上所曬出的圖片也是“通過P圖心炮制而”的,“網上最早的照片出恰恰正是來自于司馬南。”他們還特別強調這次通的容之三:“商議未來聯想在支持國學者研究,支持國團訪學,支持紅旅游方面可盡之力”,并以此為據將企業的回應誣稱為“鴻門宴”。那麼首先請問:這“國”學者、團的“研究”、“訪學”和“紅旅游”究竟是正義的還是暗的?如果定義它們是正義的,那麼支持(包括資助)一下何錯之有?你們天天打著“反"“國”的旗號,指責人家給別國捐錢捐,今天人家表示要支持你的“國”“紅”行,你卻又反過來咬人一口。這究竟是什麼人格?

所謂“國”、“為民”這是大道理,但大道理中包含有小道理,這就是與人為善、誠懇做人。四人幫曾經“高舉”紅寶書、一幅甘愿“為國為民”赴死的姿態,可干的卻是反黨反人民的勾當。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講,要做到“國”“為民”,應首先修好自己的人品。一個人的人品不是與人為善,而是專門與人為惡;把別人的誠意當自己玩弄權謀的籌碼,打著正義的旗幟干著用“政治資本”經營的金錢生意,這樣的人真的能夠“國”“為民”嗎?(21-11-30日,截圖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