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君子坦,小人長戚戚”,這句話強調了正直、誠實和高尚的人格品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人完全不顧道德準則,為了個人利益不惜使用各種手段。這種行為被稱為“缺德事”。歷史上一直存在著這種缺德行為,其中有三大“缺德事”至今仍有人在干。

首先是對殘疾人的待,被稱為“打瞎子罵啞”。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面臨著難以忍力和困擾,尤其是那些上有缺陷的殘疾人。他們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痛苦,這是許多健康人士無法理解的。然而,古代社會對殘疾人的境并不容樂觀,他們往往為社會上暴力與歧視的對象。殘疾人需要更多的關和幫助,但在古代,他們常常為泄私憤的對象。特別是“打瞎子罵啞”是最常見的行為,這種殘忍的行為嚴重侵犯了殘疾人的基本權利,并在社會上造了惡劣影響。有些流氓無賴經常欺負瞎子,把打瞎子當作一種消遣。更可怕的是,一些拳腳高手專門蹲點瞎子乞討的地點,看到瞎子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這些瞎子幾乎天天挨打,有時甚至會被打得模糊。對于真正的盲人來說,他們無法判斷施暴者的相貌,無法報復,甚至無法告狀。這種行為無疑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嚴重的話,甚至會給殘疾人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創傷。

其次是盜墓行為,被稱為“挖人祖墳”。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土為安”是最基本的道義。然而,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惜對死者的產進行惡意侵犯。古代人們尤其重視禮教和孝道,將先人下葬在風水寶地被認為能保佑子孫后代。然而,一些貪婪之徒為了金銀財寶不擇手段,盜掘墓葬,甚至連棺槨也不放過。他們破壞棺木,將骸暴在外,嚴重了這些先人。盜墓行為變得越來越猖獗,甚至出現了一些以此為生的盜墓組織。這些盜墓賊手段極其殘忍,無視死者的尊嚴和家人的痛苦。歷代朝廷都止盜墓行為,但錢財的力戰勝了這些人的道德底線。他們為了發財不擇手段,不顧祖墳主人份地位和家人的痛苦。

最后是“吃絕戶”現象。這是指當一個家庭的男主人去世后,如果他沒有子嗣,他的財富和房產將被權貴階層瓜分。在古代社會,地主和長老往往起主導作用。他們將死者的房子和土地變賣,自己占為己有。然后聲稱要為死者舉辦面莊嚴的喪禮,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和村民開設一桌長期的宴席。在這場長達數月的酒席中,村民們放浪形骸,把一個家族的汗錢都吃喝掉了。更可惡的是,有些權貴們甚至公開辱死者的孀,強迫穿上喪服敬酒。這種行為簡直令人作嘔。在酒席結束后,死者的妻往往淪落到最底層,生活在絕和惶恐中。

這些古代的缺德行為,展示了人的黑暗面。盡管我們也能看到人明的一面,但這些行為仍然存在,并且對害者造了巨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