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西街道位于廣州市海珠區西北部,是一個老年化的街道,下轄12個社區,常住人口33330人,其中60歲以上的長者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街道總面積為1.23平方公里,其中75%是老舊小區,街巷狹窄、深長且縱橫錯,無法通行機車。大部分4層以上的步梯樓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由于樓齡長且公共位置狹窄,多數樓宇無法加裝電梯。

今年9月,南華西街道兆龍里社區黨委召開了社區黨員建言獻策會。會上,來自“南華老友記——老友智多星”團隊的陳叔叔反映了他在日常走訪樓棟居民時發現的一個普遍問題:隨著轄長者人數逐年增加,為很多行不便的長者出行時必備的輔助工。然而,對于居住在步梯樓的長者來說,將椅搬運上下樓是個難題。如果將椅堆放在一樓的公共空間,又會造消防患。久而久之,居住在步梯樓的長者們變得不愿下樓、不敢下樓。因此,他們希能有一種創新的形式,為大量居住在步梯樓的長者提供方便。

社區黨委高度重視群眾的訴求,由社區黨委書記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調研,了解居民的需求。到共經濟模式的啟發,經過樓宇黨支部黨員的共同討論,決定在樓高8層、有50多名高齡長者居住的步梯樓龍慶西8號進行心共椅的試點。通過羊城先鋒平臺發布“微心愿”,在10月中旬,第一臺心共椅迅速到位。心共椅的出現得到了該樓棟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得益于這個“微心愿”的功實施,街道領導決定對心共椅進社區的模式進行深調研,了解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和使用況。調研發現,在全街范圍有很多類似龍慶西8號的樓棟,對共椅的需求同樣非常強烈。共椅的使用和維護本相對較低,非常適合在南華西街道各老舊小區推廣。基于調研結果,街道黨工委決定在全街范圍實施老有所“椅”心共椅進社區微項目。

在項目實施前,全街范圍多次召開居民會議,廣泛征求黨員群眾對共椅的選址、數量、型號、覆蓋面等問題的意見。通過“一臺落地一臺”的方式,在短短1個月,全街已經完了32臺心共椅的投放使用,有效改善了轄長者的出行狀況。

與推行心共椅進社區同時,街道黨工委也注意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來保障椅的可持續。為此,黨工委依托人社區優勢,引導居民自發制定共椅使用公約,明確共椅的使用期限、清潔維護、借還登記等各項細則。通過居民的自發監督,有效避免了椅長期占用的問題,確保共椅能夠持續為街道的長者提供便利。

南華西街道推行老有所“椅”心共椅進社區的做法,不僅解決了長者出行問題,也營造了尊重、關心和關老年人的良好社會氛圍。接下來,南華西街道將繼續秉持“辦實事、解民憂”的服務宗旨,以心共椅為基點,發揮椅站點的宣傳和集聚效應,結合15分鐘生活圈,開發共椅分布圖,助力老年人便利出行,打通社區服務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