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天橋區委宣傳部與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共同舉辦了“康養社區建設”新聞發布會,向公眾介紹了南村街道康養社區建設的況。據記者的了解,近年來,南村街道圍繞“15分鐘養老服務圈”的建設,建立了“機構一社區一家庭”的養老服務陣地集群,全面提升居民的養老幸福指數。通過科學規劃布局,南村街道于今年8月正式運營了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該中心位于南村中街23號院,與山東省立第三醫院社區衛生中心同一地,方便快速對接醫療資源。養老服務中心覆蓋南村街道的6個社區,設有照料中心、康復中心、長者食堂等設施,可以提供長者照護、醫療護理、膳食供應、委托代辦、居家安全等一站式服務,滿足老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該中心占地面積1000多平米,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健康需求進行了靜分區和明暗分區,設有雙人間和多人間,共提供25張養老床位。目前,該中心運營了4個月,共收住了18名老人,住率達到了72%。除了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之外,街道還設立了6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6個長者助餐站點,實現了對6個社區的100%配置。其中,西區社區和泉星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被評為濟南市一星級服務設施,南區社區和北區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初評為二星級服務設施,綠地社區和東區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初評為一星級服務設施,為康養社區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質保障。在康養社區建設過程中,街道依托智慧化網格服務平臺,定期走訪轄區老齡人口,態更新信息,并實時監測轄區的視頻監控,以更快速地識別和預防風險,提升街道平安建設和養老護老服務水平。此外,街道還為8戶空巢老人免費安裝了智能守護設備,包括智能攝像頭、手報警、煙霧探測和人活探測等。王新凱介紹說:“如果老人在家中啟呼功能,養老中心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智慧平臺第一時間查看求助老人現場況,并及時采取措施。”與此同時,社區網格員和老人家屬也會收到短信和電話提醒,以保障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南村街道還依托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康復護理院的專業團隊,通過評估和家庭醫生簽約、康復醫療、輔助等方式滿足不同的康復需求,建立了“一人一檔”的專業信息檔案,據老人的活能力來制定康復計劃,以實現因人施策、準康復的目標。在“長者食堂”方面,南村街道采用了“普惠+優待”的智慧服務模式,利用份證讀取和人臉識別等智慧手段,實現了“個人消費+政府補”的優惠就餐。此外,他們還提供了富多樣的菜單,據老年人的特點和時令季節變化,額外提供了素食、無糖等特殊疾病個化套餐。另外,養老服務中心的長者食堂和轄區的6個助餐點還全部開展了上門送餐服務,不斷提升服務的準度和覆蓋率。為了展現南村街道的特,他們以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基點,致力于營造“敬老”氛圍,匯聚志愿者力量,滿足神文化需求。南村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壯大了“助殘幫扶協會”、“泉馨全意”、“健康百家行”等志愿服務隊伍,將特助養服務及時送到老年人邊。他們還深化了“紅合伙人”機制建設,與濟南市臺港澳辦、天橋區醫保局等“雙報到”單位以及上藥控、城建集團、宏濟堂等轄區企業一起,開展了50多次健康知識講座和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將健康服務送到老人家門口。同時,他們還注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老、助老的傳統德,通過舉辦“千家宴”、“鄰里節”等活,選樹轄區孝老親的典型,積極推敬老孝親社會新風尚的形。此外,南村街道還開設了舞蹈班、朗誦班、聲樂班、剪紙班和書畫班等課程,通過高品質的課程富了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們堅持“周周有活、月月有主題”,把康養知識宣講、防詐騙講座和電子設備應用指導等公益活帶到老年人邊,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目前,南村街道已經建立起了“1+3”社區為老服務網。其中,“1”代表街道綜合養老中心主打“康養結合”,“3”代表連心家園黨群服務中心、泉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和樂鄰里,主打“文養結合”。這四個綜合為老服務樞紐站覆蓋了整個街道,為老年人提供了日常照料、文化娛樂、老年教育、法律服務等多種服務項目。南村街道的康養社區建設在服務項目、服務數量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并得到了社會的好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于10月份被評為濟南市首批示范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王新凱表示,南村街道將繼續探索“系統+服務+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提升康養社區服務品牌,讓轄區的老年人既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也能夠到“心坎上”的心服務,真正將民心工程的“暖胃”和“暖心”落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