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將向大家介紹江蘇省文明家庭——南京市江北新區張懷江家庭的家風故事。從1998年至今,張懷江累計獻19300毫升。24年來,他和妻子一起無償獻,鼓勵和帶了1500人參與獻。熱心公益的他們被稱為之家中的“獻達人”。

張懷江回憶起第一次獻,那是1998年,國家剛剛頒布了獻法,當時他還在部隊。“獻是救人、救命的,我們軍人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他說。從那時起,獻逐漸為他的一種“生活習慣”。從1998年開始,張懷江義務獻56次,累計獻19300毫升,總量接近于人的五倍。2017年起,他又開始獻小板,因為相比獻,獻小板的時間間隔短,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在他的影響下,妻子虞培蓮也為一名無償獻者。他們還加無償獻志愿者服務隊,利用休息時間走上街頭、走進社區,普及獻常識、招募無償獻者,志愿服務時長超過449小時。在夫妻倆的積極帶下,家中兄弟姊妹的小家庭都加了無償獻隊伍。張懷江還在單位發起組建了無償獻小分隊,常年開展義務獻志愿活,目前已招募獻心志愿者31人,累計獻量17500毫升。

然而,這個家庭的公益行為不僅僅局限于獻家庭影響,兒張慧也投社會公益,多次參加網絡心捐贈活,積極幫扶貧困群,主學校疫防控,用自己的行回報社會。這個家庭以向上向善為追求,相互支持,默默無聞地傳遞著溫暖。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軍嫂虞培蓮在丈夫轉業前,長期兩地分居,知道自己要守護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小家,還有前方的“大家”。在丈夫不在邊的時候,獨自承擔了照顧婆婆的各種繁瑣工作。作為一位母親,時常教育兒要認真學習、過簡樸的生活、待人和善。得益于的言傳教,兒張慧格開朗,充滿孝心、心和上進心,為同學和同事眼中的“孩”。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張懷江在部隊表現出,多次榮立功勛,獲得各種榮譽。

轉業后,張懷江將戰斗力和執行力帶到了工作崗位上,關心干部職工的冷暖,使工作有條不紊。在國地稅征管制改革合并期間,他放棄休息時間,為新單位的組建提供支持和保障。在搬遷工作中,他制定方案并親自指揮,有力有序地推進工作,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在疫防控期間,他和家人主參加志愿服務,值守卡口、參與核酸檢測等,為抗擊疫做出貢獻。

張懷江家庭有一個家訓:“勤儉持家,做老實人,做誠信人,做善良人。”他們用心和擔當書寫了“文明家庭”的最佳注腳,傳遞著溫暖。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幸福之家不僅僅是幸福,更是用行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