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言論引發的社會問題和疑

匆匆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無論是好是壞,都已為事實。在我平凡的生活中,我要謝那些“專家們”所貢獻的各種“睿智”的言論。陳浩專家曾夸大中國家庭平均資產,在他看來,中國家庭平均資產在300萬,隨便一個家庭的存款就能達到50萬。對于我這種只有負債,沒有存款的家庭來說,實在是有些拖了大家的后。而張興海專家則呼吁年輕人多進工廠工作,多下基層,他甚至勸年輕人在找工作時不要只關注工資的高低,要盡可能去實現社會的價值。然而,對于我來說,房租,生活費,孩子的學費,父母的養老,這些都是需要依賴工資來支付的,怎麼能不關注工資的高低呢?丁佐宏教授則建議將70歲定義為中年人,讓60歲以上的老年人重新進到社會去工作,以減輕養老金的力。但對于我這個36歲的人來說,面對的是隨時可能被裁員,隨時可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說讓60歲的老媽媽重新回到社會去工作了。梁建章企業家甚至建議失業的年輕人先結婚生子,認為這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然而,結婚要錢,生娃也要錢,養娃更需要錢,沒有工作,誰敢結婚生子呢?最后是王福重專家建議農民不要過度依賴于機械設備,親自手進行勞作。這些建議背后都存在著一些社會問題和疑,我們還知道哪些“專家”的建議呢?希能聽到更多的聲音,一起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