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節儉之道是源自骨子里的執念,這一點大概沒有哪個地方的人能比得上。地中原的河南,歷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兵災頻繁,尸骨遍野,千里無人煙的景象也屢見不鮮。曾經的“大荒”更是給河南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如今,河南人在見面時總是用“吃了某?”這句簡短的問候語,背后包含著太多的故事和歷史的沉重。

數千年的磨難讓河南人變得極為堅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降低到了極致。只要有口飯吃,有一塊地耕種,好死不如賴活著,日子就能一天天地過下去。河南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惜糧食,對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理解極為深刻。一般百姓家里,剩菜剩飯絕沒有倒掉的可能。

然而,現在的河南到底有多窮,有多苦呢?去年看到有位大V給出了結論:中國河南河北的農民過得普遍最苦,是最大的不富裕人群,甚至“貴州扶貧區”見到的食住行都略好于此。然而,這個結論可能并不全面。河南是全國人口第三的省份,GDP常年排在全國第五,2022年達到了六萬多億元,人均GDP雖然不高,但6.2萬元左右也排在全國中等偏下的水準上,算不上倒數。河南是糧食產量大省,總產量占全國的1/10,其中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4,類加工和速凍食品可以占到全國的60%-70%。河南是旅游消費大省,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旅游人數5518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一。河南是餐飲消費大省,2022年全省餐飲收為3065億元,位居全國第六。這些數據顯示,河南并不是一個絕對的貧困地區。

但為什麼在很多人眼里河南卻是比較貧困的地方?或許是因為河南人的生活習俗和消費觀念。河南人對飲食的要求極為簡單,即使在農村,一日三餐也沒有太多講究。而對煙的理解也讓人難以理解,無論富貴貧窮,河南人對煙的消費都沒有太大的區別。或許是因為河南人心系家庭,有著憂患意識,永遠牽掛著“老家河南”。他們寧愿攢錢籌劃家庭的未來,也不愿當年賺錢當年花,這是河南人的勤儉節約的傳統德。

總的來說,河南人的生活條件正在日新月異,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但他們依然保留著勤儉持家的本。他們不舍得消費,攢錢是為了家庭的未來,這種牽掛和憂患意識是深藏在河南人骨子里的。這或許是為什麼很多老一輩的河南人覺得只要能一日三餐吃飽穿暖,家庭和睦,已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