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人類社會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的組織形式。獨居沒有組織,因此談不上組織形式。因此我們來看群居,首先最簡單的是沒有組織的群。比如海里的沙丁魚、田里的蝗蟲,還有很多空中的鳥。它們只需要保持基本的安全距離和跟隨即可。就像人與陌生人也會保持一米的距離,在看演唱會時也會有特別興的從眾,這都是與生俱來的。其次是通過武力或生能力來選出首領的群居。比如螞蟻有個蟻后、獅王、領頭羊等。最后是通過簡單的員關系來獲得首領地位的群,比如非洲草原上的雄獅聯盟。靈長類群居如大王、二猴王、三猴王等系,其員關系中混雜著緣、聯盟和關系。這些有首領的群居中,首領養尊優,擁有核心的配權,但也承擔著責任和挑戰。

接下來我們來關注的是人類的組織形式。排除古人類類似猿猴的組織形式,還有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這兩者最核心的區別在于群緣關系。母系社會是人類歷史的一次重大進步。因為農業和畜牧業還未形,人類主要依靠采集和打獵。打獵的危險高,功率低。所以采集野果野菜更能保證群的食安全。同時,作為母系社會,能更好地避免近親繁衍。普遍接外來優質男人,甚至將其留在社群中。這兩者都避免了辛辛苦苦地拉扯大孩子,孩子生病而浪費寶貴的食資源。同時,母系社會避免了男的權力斗爭,使社會更加穩定。那麼母系社會這麼好,為什麼會產生父系社會呢?因為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形,食不再是制約氏族大小的主要因素。只要有地就有食,而獲得地則需要通過搶奪。搶奪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的生育需要十個月的懷胎時間,所以無論是在武力上還是生育能力上,男都顯示出優勢。因此,在父系社會中,一個氏族征服另一個氏族后,會將男殺掉或作為奴隸,而為生育工。當然,隨后父系社會又發展出了奴隸制、封建制和君主制。

如今,人類的組織形式是現代國家。雖然現在的一夫一妻制仍然是男權社會的表現,但早已不是父系社會了。比如,在現代的歐洲某些地區,非婚生子的比例高達60%,孩子更傾向于認母親而不是父親。因此,隨著城市化和國家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男平權的未來是可以預期的。當然,父系社會一萬年的瓦解伴隨著傳統道德的瓦解和文化的巨變。人類也需要新的生活模式和新的道德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