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地鐵一名穿著漫服裝的孩在接安檢時被攔下,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這本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一旦報道出來,卻迅速為熱門話題。這種小事引發大熱議可能與選題有關。近年來,Cosplay越來越歡迎,許多年輕人通過扮演自己喜漫角來表現自我和個。當這種娛樂活只限定在特定的地點時,穿著什麼是扮演者的自由。但是一旦進公共場所,他們的著裝可能會被視為“奇裝異服”,導致被攔下乘坐地鐵或者被公眾責罵。這種況之前已經多次報道,幾乎每次都會引發熱議。這樣的選題能夠吸引眼球和流量。雖然是小事,卻引發了大議題。借助這樣的小事,人們可以意識到前衛和保守之間的沖突,自由和管控之間的張關系,并基于各自的立場進行表達。小事引發大熱似乎也與“帶節奏”有關。相關報道看似客觀,但實際上在措辭上帶有某種“節奏”。地鐵安檢員只是簡單地提醒了當事孩,然后放行了。然而,在報道中,地鐵安檢員的提醒卻被描述為“教育”。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顯而易見。提醒讓人想到平等友善,“教育”則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高高在上的態度。關鍵詞表達了一種態度,似乎不經意地將矛頭指向了安檢員。這種傾向于年輕人和被管控一方的選擇很“巧妙”,更容易引起某種共鳴。事實上,總的來看,地鐵安檢員并沒有做錯什麼。當事孩穿著漫服裝乘坐地鐵,地鐵安檢員攔下提醒幾句并不過分。鑒于《上海市軌道通管理條例》和《上海市軌道通乘客守則》沒有明確限制乘客的著裝和化妝,安檢員無法對乘客的著裝做出確的描述,有些話說得有些隨意和糙。但是,乘坐地鐵時應避免恐怖或低俗的著裝,不要有過激的行為或過分的表現,不要引起其他乘客的圍觀或聚集,提醒當事孩是合合理合法的。在提醒了當事孩之后,地鐵安檢員選擇了放行,讓如愿乘坐了地鐵。在這個過程中,地鐵安檢員并沒有像其他地方的同行那樣缺乏人味,當事孩的正當權益也沒有到任何損害。如果非要以此來“說事”,那未免有些無聊。現代社會應該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社會。公眾和公共管理者應該盡量包容新事,尊重個人自由,不應該為了塑造某種“理想”的公共秩序而輕易排斥某些人或文化。但相關群和個人也應該有必要的自覺和自律,在表現個的同時要考慮公共秩序和他人的。這兩者缺一不可,這是常識。有了這樣的常識,看到孩穿著漫服裝乘地鐵被提醒的新聞時,圍觀者會理對待,而不會輕易被“帶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