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校畢業生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但是工廠卻面臨著難以招到足夠的工人的問題,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重慶市勞模范王俊先生是一位鏜銑工,他對一線工作的艱辛和難有著富的經驗。為什麼很多人寧愿去做滴滴司機或者送外賣,也不愿意進工廠工作呢?主要原因在于過度加班,因此建議需要深度保護好產業工人隊伍,減加班時間。那麼如何進行保護呢?我們不得不談到一線工人的加班況。過度加班讓很多求職者而卻步,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每月最長的加班時間超過100小時,最也有60-70小時,平均每周加班13-25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在53-65小時之間。這些數據來自于勞模的親經歷,因此數據的真實是不容置疑的。為什麼這些數據遠遠高于方統計的48小時呢?或許是因為這些數據僅僅局限于部分單位,而那些單位的加班時間確實不會超過這個范圍。但是同樣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報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據了解,很多公司的考勤表都是按照時間段清零,按理論時間來上報,而并不考慮實際的加班況。許多公司過度加班卻不能給予足夠的經濟補償,這只會讓員工產生厭惡,也不可能激發員工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創新想法,反而只會抑制前進的腳步。特別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本來就自由的生活,一旦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失調,他們寧愿離職也不愿意進工廠工作。加班熬夜實際上只是老板控制員工的一種手段,這樣員工就沒有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也就不會輕易離職。勞逸結合才是最終的目標,同時也不應該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因為加班加點工作最終對造無法挽回的傷害,那麼掙的錢就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