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全省社會救助資源的統籌銜接和高效利用,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低收人口態監測和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旨在建立健全低收人口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據該意見,低收人口包括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員、剛支出困難家庭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和按程序退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未滿一年,以及獲得臨時救助未滿一年等其他存在致困風險的人員。
各級民政部門將完善低收人口態監測信息平臺,科學設置預警指標,為快速預警、準救助、綜合幫扶提供支撐,為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醫保等部門開展救助幫扶提供信息查詢、需求推送等服務支持。據意見規定,各地要據低收人口態監測預警信息,按照困難程度、類型和急難需求,分層分類落實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和急難社會救助等救助幫扶措施。
為了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意見指出要引導、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面向低收人口的慈善幫扶活。同時,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為低收人口提供多樣化的救助幫扶。
意見還明確要求各地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本地區救助資源項目清單,完善困難群眾需求排、救助服務有效對接、救助結果跟蹤評價等工作機制,增強社會救助政策服務供給能力。同時,積極推進“互聯網+社會救助”服務,健全常態化數據比對篩查、困難風險及時預警和部門聯救助幫扶的全鏈條工作機制,努力實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這些措施旨在幫助貧困群貧,提高社會救助的質量和效率。(記者 楊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