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印象中,國企的進門檻很高,本科學歷被視為最低門檻,而即便滿足了這個門檻,也很難進去。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崗位,用人單位擇優錄取,競爭異常激烈。因此,當24歲專科生被提拔為國企副總的消息傳出后,引起了社平臺上網友的熱議和爭論。

據悉,劉文歡出生于1999年,高中進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學院鐵道工程系就讀。這所學校創辦于1973年,前是鐵道部渭南鐵路工程學校,2002年改制升格為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技學院。2019年,劉文歡在中國鐵路建工集團西北分公司實習。次年畢業后,21歲的劉文歡轉正為一名正式工。此后三年時間后,劉文歡做過項目管理崗,后來又轉到項目開發崗。短短幾年間,劉文歡負責開發5個中標項目。這樣看來,劉文歡還是很有實力的。剛畢業兩三年就能負責開發中標5個項目,屬實不容易。

然而,當劉文歡被提拔為中鐵建工西南貴州分公司副總經理時,引起了網友的質疑。有人在評論區說:“要不是我在國企,我就信了。”還有人說:“國企不是沒有985、211就進不去嗎?”對于網上的疑問,中鐵建工回應稱劉文歡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并沒有行政職級。副總只是一個名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副總,這個名頭只是為了工作方便。這個說法得到了一些網友的理解,但也有人對此表示質疑。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劉文歡在實習期間,就曾獲得西南分公司“優秀見習生”以及“崗位標兵”等榮譽。為正式員工后,他又在短時間負責開發5個中標項目。說明他是有能力的。至于網友懷疑的家庭背景,出中鐵四局集團董事長劉的照片,暗示他們關系特殊這件事,有網友在評論區做出回復。該網友自稱是劉文歡的初中同學,料劉文華的家庭況,稱劉文華的父母都只是非常普通的陜西人。而網上出的劉是安徽人,兩人本沒關系。

這件事也引發了人們對教育背景的重新思考。有不功人士并非985、211學歷,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取得了非凡的就。例如,沈從文、金、以及中職生韋宜杏,他們都是不同教育背景的典型例子。

因此,對于一些超出我們認知的事,還是應該理看待,不要著急下定論。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里取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