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宣稱只需花費2200元,不但有“職業律師”指點迷津,還有“專業團隊”幫助量定制維權視頻,更能保證10萬+的瀏覽量,從而炒作輿論,向相關單位或人員施,最終擺平糾紛。面對這樣的服務,不在生活中遇到“意難平”問題的客戶紛紛掏錢,想借助輿論的力量解決麻煩。但他們錢之后才發現,事并非如己所愿。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職務侵占罪對一犯罪團伙提起公訴。走“偏門”的維權者被騙2022年12月的一天,賀某在刷視頻時,發現一個ID名為“法律咨詢張某”的博主,經常發布幫助別人進行法律維權的視頻,并且配文“專職,一對一指導,專業團隊服務”。賀某聯系上張某后,張某自稱是正立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正立公司”)的律師,詢問賀某是否需要法律援助。“我在一個沿海城市買了一套房,房后才發現隔壁就是墓地,嚴重損害我的權益,但開發商就是不肯補償,你們能不能幫忙?”賀某說了自己的況后,張某表示,“開發商不賠償是因為你的聲音不夠大,只要借助輿論的力量,形輿,他們肯定主聯系你補償”。賀某有些心,但他從來沒有發過短視頻,怎麼才能吸引更多人關注支持?“沒關系,我們公司有專業的律師團隊、職業寫手和視頻制作團隊,從文案到視頻再到后期推廣,都能幫你解決。”張某信誓旦旦地保證。賀某被說服了,了500元定金,張某專門組建了一個工作群,幫助賀某敲定拍攝文案。“我們提供三種價位的套餐,區別就在最后的曝量上。10萬+瀏覽量是2200元,100萬+瀏覽量是3000元,300萬+瀏覽量是5500元。”張某提醒賀某,“一定要把輿炒起來,才能實現效果最大化。”于是,賀某一狠心買了5500元的套餐,并親自出鏡,按照團隊設計的文案將自己的遭遇錄制視頻,上傳至自己的視頻號。視頻上傳沒幾天,播放量就沖到300萬+。賀某興不已,但很快他就發現了不對勁——視頻播放量雖然有幾百萬,但點贊數和評論數卻只有十幾個,而且都是自己以前的。他急忙詢問張某,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搪塞,后來干脆不再回復。就在賀某急得團團轉時,警方卻聯系上他,告訴他正立公司涉嫌違法,已經被一網打盡。件刷出來的10萬+今年初,在開展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中,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發現了正立公司的案件線索,于2月25日立案偵查,并邀請檢察機關依法介引導偵查。經查,2022年2月,趙某某、李某、周某等人在鄭州高新技產業開發區立正立公司,張某即是該公司員工。立之初,他們打著承接經濟借貸和離婚案件的幌子,實際上是有償查詢他人私信息。2022年3月至今年2月,正立公司僅通過此項業務就非法獲利32萬余元。但趙某某還想賺更多的錢,于是他便把目投向短視頻平臺。“趙某某等人要求員工制作并發布網絡曝、維權等視頻,并設置關鍵詞,以便有需要的用戶刷到視頻。同時,他們還用關鍵詞搜索尋找有曝需求的客戶,并主與其聯系。”承辦檢察介紹,這些員工都自稱是職業律師,但所學知識都和法律無關。他們的話就是先附和支持客戶的訴求,再慫恿客戶以網絡曝的方式炒作輿論,借助輿論力解決問題。在客戶按照文案拍攝好視頻后,該公司員工會要求客戶將視頻上傳至短視頻平臺。隨后,公司將視頻鏈接發給刷量代理并支付相應費用,對方通過技手段迅速將播放量推高,只需35元就能達到10萬+的播放量,但這些播放量都是件刷出來的。從2022年7月至今年2月案發,先后有1300余人被騙,該團伙共獲利約463萬元。今年6月,公安機關將該案移送管城回族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在審查中,承辦檢察還發現了“案中案”:該公司負責購買播放量的業務員并不會一次買夠播放量,而是以每次1萬的標準向上線購買,如被害人沒有發現,他們會停止購買,將剩余錢款收囊中。在檢察機關的引導下,公安機關開展補充偵查,查實周某利用主管刷量業務的便利,多次指使手下將用于購買流量的部分費用中飽私囊,涉嫌職務侵占罪。順藤瓜挖出“刷量”易平臺雖然趙某某犯罪團伙覆滅了,但從事“刷量”的易平臺仍然存在。公安機關通過細致偵查,最終鎖定了陳某導犯罪團伙,并于今年3月將該團伙員抓獲歸案。經查,2022年4月,陳某導、陳某德、徐某等人合伙創業。他們編寫可以修改平臺腳本數據的程序,安裝在電腦主機上,作為刷量的“廠房”,然后又搭建起一個名為“馳騰”的網站,通過該網站可以下單,為各平臺賬號購買量、點贊量和瀏覽量。該平臺的價格非常低,7分錢可以購買1萬的播放量,4錢就可以增加1個。建好網站后,該團伙通過QQ群等渠道對網站進行宣傳,在全國各地發展下線。下線負責“片區”生意,再進行。到了正立公司的環節,10萬播放量的價格已經從7錢漲到了35元,但仍有巨大的市場。因為價格低、效果好,該平臺源源不斷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巔峰時,該團伙擁有30余臺設備,每小時可以完300萬的瀏覽量刷量。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