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指稱自己在打車時疑似遇到了司機調表現象。視頻顯示,這輛出租車的計價幾乎每秒鐘跳1元。對此,上海市通委員會在12月8日回應稱,涉事司機已承認違規安裝了“小馬達”設備,以制造虛假的里程和金額數。該司機將到取消客運服務營運資質的罰,并且在5年止從事出租汽車行業的工作。據,當地通執法部門正在對全市范圍的運營出租車進行常態化執法檢查。

據出租車公司提供的行車軌跡數據顯示,該車實際載客行程只有9.04公里,但安裝了“小馬達”后計價顯示的是20.9公里,計費當然也就相應增加了。雖然“小馬達”這個設備看起來很小,但其危害絕不容小覷。作為公共通工,出租車關系到無數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其收費標準和計費方式都有嚴格和明確的規定。一旦計價被篡改,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還會對整個出租車行業的信譽和運營秩序造負面影響。

而且,“小馬達”的出現并不是第一次。2021年5月,江蘇省常州市就發生過出租車司機擅自安裝“小馬達”的投訴和查實況。在網約車領域,也出現過通過安裝非法設備修改行車軌跡和里程的況。早在2020年底,浙江省杭州市就曾出現網約車司機在車上擅自安裝GPS定位修改設備“小尾”的況。最終,該設備的設計者和使用者都被追究了刑事責任。隨著對違規行為的查,對相關領域進行全方位的執法檢查和治理工作也隨之展開。

然而,目前的檢測手段很難監測到“小馬達”這樣的外接設備。上海市通委員會提醒市民乘客,在乘坐出租車時要提高警惕,遇到類似況可以投訴或直接報警。既然態的、實時的監管手段目前還難以杜絕“小馬達”的安裝和使用,那麼一旦查實類似問題,就應該盯不放,深挖掘“小馬達”的設計、生產、銷售環節并進行打擊,這已經為一項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要追究“小馬達”的非法行為,至要澄清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小馬達”的設計行為是否涉嫌違法犯罪?據了解,與“小馬達”類似的“小尾”是一名件工程師設計并在網上銷售的,該工程師最終因犯提供侵、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罪被追究刑事責任。其次是需要調查清楚“小馬達”的生產者是誰,以堵住源頭。如果等這樣的非法產品流市場后再去事后防范,必然會增加執法和司法本。第三,對銷售、購買和使用“小馬達”的非法鏈條,更有必要徹底打擊。司機為什麼要購買這樣的非法設備,理由不言而喻。對于違規的司機,取消資質和止從業當然是必要的,但同時也應該通過個案深調查“小馬達”的整個“黑產業鏈”,加強溯源治理。

此外,對于“小馬達”、“小尾”等非法設備,相關電商平臺和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審查和監管,及時堵住對類似商戶和商品的審核,嚴防這類“神”通過平臺流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