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打工人做副業是否對還是錯的討論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2雇傭關系趨勢報告》,超過一半的職場人員正在從事兼職,其中在00后訪者中,這一比例達到了54.5%。而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也顯示,有59.1%的白領在從事副業,比去年增加了很多。

然而,采訪中發現,很多職場年輕人在考慮做副業時遇到了一些問題。有人因為副業而到領導或同事的指責和冷落,甚至到扣績效、降薪、被迫辭職的境。同時,許多人也認為如何劃清主業和副業的邊界是一個難題。

訪的專家表示,在不違反勞合同的前提下,從事副業是合理合法的。如果公司發現員工從事副業或兼職,不能立刻解除勞合同,除非這對公司利益造了損害。公司應該積極與員工通協商解決問題,而不是采取侮辱或排的方式。對于員工因副業被指責工作量不飽和的況,他們表示應重新評估工作的意義和選擇。

一些職場人士分了他們的副業經歷。他們認為主業和副業之間并不存在沖突,而是一種輔助和改善家庭經濟力的積極方式。支持副業的人認為,如果當前的工作沒有上升空間,薪資也趨于平穩,那麼副業就是提高收的最佳選擇。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反對意見。一些負責人認為,員工從事副業需要投時間和力,很可能會影響主業,并對公司利益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他們認為公司有權制止員工從事副業。

專家們表示,輔助勞關系是合法的,不能因此解除勞合同。只有在副業給公司帶來實質損害且員工拒不改正的況下,公司才有權解除勞合同。他們還強調,員工應遵守職業道德,全面履行勞合同義務。

總的來說,員工從事副業是合理合法的,然而在選擇副業時需要考慮與主業的沖突,以及是否違反了勞合同的約定。同時,公司也應積極與員工通協商,而不是采取排或侮辱的方式對待員工。只有在副業對公司利益產生實質損害且員工拒不改正的況下,公司才有權解除勞合同。最重要的是,員工應遵守職業道德,全面履行勞合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