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報考人數再次創下了新高,突破了290萬人,考公了許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職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青睞于公務員這份工作,其中不乏許多名校和高學歷的年輕人選擇考公。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高學歷的名校生考公實在是太“浪費”,因為社會上還有更多地方缺乏人才。然而,我認為公務員應該擁有高學歷和高工資,但前提是公務員不應該為鐵飯碗。

為什麼我這樣認為呢?因為高學歷的人選擇考公務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追求穩定。公務員已經是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了,工作穩定,工資也不低,福利待遇還好,不用996而且還法定假期。在這種況下,為什麼還要給公務員高工資呢?公務員的待遇是否過高呢?公務員的工作門檻也不算太高,以前低學歷的公務員大把多,也能夠勝任工作。那麼,如果公務員不是鐵飯碗,那什麼才應該是鐵飯碗呢?這些問題在社會上一直存在著共識。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共識應該發生扭轉。我們可以看看發達國家的政府工作人員,幾乎都是高學歷的。公務員擁有一定的權力,在如今社會的發展中,各行各業的學歷和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作為管理人員的公務員,如果文化水平還不如被管理的人員,那很多時候就會遇到困難。尤其是在金融和文化領域,這些人往往都非常明。作為監管人員的公務員,如果學歷不如他們高,如何與這些英斗智斗勇呢?在如今的社會中,高學歷的年輕人為公務員反而是一件好事。他們的素質比上一代好很多,學識也高出不,這對提高社會的管理水平是有益的。

此外,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也不算太高。他們的工資普遍于中上水平。(當然這里討論的是正常收,灰不在討論范圍。)在這種況下,大家熱衷于考公務員,并不是被公務員的工資所吸引,更多的是希能夠獲得穩定和待遇好。這也說明了考公的熱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會的產業發展。

歷史證明,考公熱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我們正于產業結構優化的陣痛期。人類新的科技樹遲遲未能加點,世界正于經濟的疲期。簡單來說,我們缺乏一個經濟新的增長點。曾經國在類似的況下,通過信息技的引領走出了經濟困境,進了新一的繁榮。當社會經濟效益好的時候,考公就不會為熱門,因為大家都忙著在制外賺錢。而當況反過來的時候,制外的人們已經賺不到大錢了,而且風險還很大,人們就會向往的工作。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初期,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再就業,造就了一大批制外的富人。后來中國加世貿組織,公務員下海經商,面對巨大的機遇,考公的人并不多。然而,2010年后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公務員的灰越來越,考公在那段時間甚至了冷門選項。再到后來經歷貿易戰和疫,人們發現制外的錢越來越不好賺了,就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許多中年人失業,穩定的工作崗位了稀缺品,人們都擔心自己哪一天會被下崗,面臨中年失業。制外的工作不僅失業風險大,而且在就業過程中許多福利待遇和勞法規定的權利得不到保障。人們經歷了,更穩定。在這種況下,公務員自然了人們的理想職業。

然而,這種現狀真的合理嗎?為什麼就是鐵飯碗,工資一般但待遇好?如果我們把制外的況反過來,會不會更合理呢?我認為公務員也應該像制外的工作一樣,不再為鐵飯碗。對于公務員的工作應該進行更多的考核,如果表現不好,沒有為人民服務,人民就有權力讓其下崗。高學歷的公務員應該拿著高工資,接人民群眾的監督。如果做得不好,就需要換個人來做。畢竟,如此高的薪資待遇擺在那里,不會缺人愿意做。而制外的工作則應該為“鐵飯碗”。制外的工作應該據市場調節薪資,嚴格遵守勞法。像公務員一樣,制外的工作也應該按照規定上班下班,合法的假期和其他保障。這樣一來,制外的人們的工作就會更加穩定。企業不能隨意裁員,嚴格遵守勞法。大家在穩定的工作環境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創造更大的效益。而公務員則拿著高薪報酬,接人民的監督。雖然不再像過去那樣穩定,但只要為人民服務,做好本分的工作,我相信公務員仍然可以為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