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奢能得到別人的讓座,或者用上層鋪位換下層鋪位,僅希能與他人調換座位,因我年的孩子尚無法獨自承擔座椅之重。然而,為何我的合理請求卻屢遭拒絕,這使我在國慶節期間的一段乘車經歷中倍焦慮,至今仍無法釋懷。那年國慶假期長達八天,本無外游打算的我,因探訪姥姥之,決定臨時訂購兩張火車票。因為購票時間過晚,屢次摧殘下,我終于僅購買到兩張非連續號的普通列車票。起初并未特別在意,以為在車上找到的同一車廂的乘客達換座之事應屬易如反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順遂。那日乘車后,我們立即尋找兒的座位。我觀察著鄰近幾名乘客,包括一對母子、一名男及一名的二人青年、以及一名80后的男。顯然,母子并不適合,而80后男的妻子站于通道的對面,提出換座的要求亦有些許困難。所幸,兩位年輕人似乎較有可能。于是,我恭敬地向那位年輕男子提出換座請求。然而,他竟閉目以對,輕輕搖頭表示婉拒。隨后,我又轉向那位子求援,結果同樣遭遇拒絕。無奈之下,我只好詢問兒道“你是否可在此獨自坐下,若遇狀況則及時來尋找母親?”兒含淚回答,心惶恐不安,畢竟才六歲而已。此景形之下,80后男向我出援手,表示若無人換座愿意親自幫忙“你再試著往那邊詢問,若是確實無人能夠替換,我這邊可以跟你換。實話說,其實我現在的座位也是剛剛換而來,我跟我太太并未能購買到同一節車廂。”謝不已之后,我為我的兒找到合適的位置并加以安置。然后,我轉回到我的座位旁邊發起詢問,那里有兩位年輕人和一位老者正在等待。無奈,他們皆無勸退了我。最后,哆嗦著,我再次奔赴至通道另一側,找到了一個90后的年輕人,他欣然答應與我進行換座位。于是,我與我的兒分坐在通道兩側,勉強作一團。這一切令我陷深深震撼,我沒有要求讓座,更未曾奢求替換良好的鋪位,我們所擁有的座位其實同樣舒適,我所坐的地方還恰好靠近窗戶。然而,為何還是遭拒絕?或許有人會批評我的行為過于自私,帶小孩出門不應為理由。對此,我難以辯駁,但我也不要問,如果每個人都抱持類似的想法和做法,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怎樣的面貌呢?回憶起年時代乘火車的歲月里,換座是常事兒,從不見有人會堅決拒絕。甚至有的人會主站起,將自己的座位慷慨讓出,好讓站立之人得以歇息片刻。在那個時期,人際間充滿熱,謙遜有禮,互幫互助。對此,我常常教導兒,在我們的祖國大地上,助人為樂乃為一種優秀的品德,人應當富有關之心,付出總會收獲回報,當我們幫助別人之時,自己也會獲得滿足。這個問題,讓我久久無法釋懷,列車上的拒絕經歷為心底的疤,但愿此事僅僅是偶發事件。#微頭條激勵計劃#